马英峰
我是一名民事法官,在审判岗位上已工作17年了。最近,每一个来找我的人都会惊喜地谈起我桌上的小挂件——衍纸画制作的荷花,待放的花苞、粉色的花瓣、黄色的花蕊,透露着生机与活力,也寄托着吉祥如意的祝愿。繁忙的工作之余看到它,一阵暖意便会涌上心头。
这是十八岁的小希(化名)亲手制作的,想起她,我的思绪不禁回到与她第一次见面的场景。
几个月前,我跟小希在法庭上第一次见面,她的妈妈推着坐在轮椅上的她走进我的视野。小希自幼下肢残疾,父母离异后跟随父亲生活,母亲每月支付500元生活费和护理费。
然而,近年来小希父亲的性格发生了很大变化,情绪变化很大,脾气也愈发暴躁,父女之间的沟通逐渐变少,感情也走到淡漠的边缘,小希萌生了跟随母亲生活的想法。
2024年1月,小希决定搬至母亲处与她共同生活,但父亲却不同意,双方之间多次发生矛盾,母女二人便诉至法院,母亲申请变更小希的监护权,小希主张父亲返还十余年来的各项残疾人补贴款。
“自我搬去与母亲一同生活后,父亲多次上门、打电话,每次都会跟妈妈发生争执。”法庭上,小希说着说着便哭了起来,母亲一边安抚小希,一边补充道:“不仅是争吵,她爸爸后来还跟踪过我们,我们也实在没有办法。”母女向法院申请了人身安全保护令,核实情况后我第一时间制发。
休庭后,我很好奇,到底是什么原因,让这一家人结怨至深。
于是,我想借着去小希父亲家送达人身安全保护令的机会,向她父亲了解一下情况。得知我的来意后,小希的父亲情绪很是激动,对小希要求返还钱款的行为很是不满。
离开小希父亲家后,我又马不停蹄赶到了小希和其母亲的住所。
最终我促成双方达成调解协议,小希父亲同意支付一笔补助费用,并承诺每月支付生活费、抚助金,另一边,我联系辖区残联,为小希变更了联系人,办理了新的残疾证。
“能不能想想办法,为她的生活开启新的可能呢?”我主动与辖区残联交流小希的情况,寻找可能适合小希的机会。
“衍纸画怎么样?这是纸艺的一种,通过卷曲、弯曲、捏压纸张,形成各种艺术形象,成品很美观,做得好也可以售卖补贴家用,我感觉很适合她。”残联的工作人员向我热心地推荐道。
后来,在老师指导下,小希开始学习制作衍纸画。
调解结案后,我还惦记着小希的心理动态和生活情况,便联系了残联一起去看望她。再次相见,小希的笑容变多了,她拿出一个亲手制作的衍纸画挂件送给了我:“法官阿姨,想把这朵漂亮的花送给您,谢谢您对我的帮助,也希望您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你的衍纸画很美,我相信,你的生活也会越来越美。”那一刻,我们两个人面对着面,笑了!
(作者单位:无锡市惠山区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