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工业园区探索民生诉求综合改革为基层减负_江苏法治报_2025年01月20日A04
日期:01-20
本报讯(通讯员 叶莱)苏州工业园区聚焦提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积极探索在现代化城市基层治理过程中回应群众多元化诉求的方法和路径。园区政法委结合基层治理创新和基层减负双重要求,牵头实施民生诉求综合改革,通过整合诉求服务渠道、厘清诉求职责边界、统一诉求办理要求,探索打造“一个平台(社会治理民意速办服务平台)两张清单(社会治理民生诉求事项清单及职责清单)”工作模式,重点压降向下派发,纠治不合理派发至街道、社区工单行为,形成“高效办成一件事、推动办好一类事”的民生诉求综合改革体系,有效挤压基层治理盲区,让民生诉求件件有回应、事事有着落。
一个平台,精简应用,变“多个系统”为“统一平台”。在不改变业务规范、机构体系、人员隶属的前提下,将人大“民意‘码’上通”、12345热线、12329热线、12333热线、寒山闻钟、领导信箱、网格巡查、社情民意、110非警务类警情等多个渠道民生诉求办理流程再造,通过数据聚合、页面嵌入等方式全部整合至民意速办平台,除必须使用的国家、省、市系统外,基层仅保留一个群众诉求反映平台,实现诉求办理“条块结合”。
两份清单:厘清职责,改“边界模糊”为“权责分明”。为基层减负要明确权责,政法委摒弃“基层是个筐、啥都往里装”的惯性思维,编制事项清单和职责清单,着重精细化分解,梳理形成日常民生诉求事项863项、具体工作场景1029个,结合法律法规、部门规章以及日常工作实际,以“法定”“商定”“指定”和职责相近、条块结合为主要原则,逐项明确首办单位,压实职能部门解决民生诉求的主体责任,确保各类企业和群众诉求精准交办、规范受理。经梳理后,街道负责事项合计58个、具体场景166个,总体占比不到20%。
政法委坚持减负与监督、赋能并重,停止对办理质效、指标等进行日常排名通报,对于办理过程中存在的效率偏慢、质量偏低等突出问题,通过提示单、催办单、督办单和民意速办专报等方式进行点对点提醒,督促部门增强工作实效。2024年共印发提示单6件、催办单5件、督办单1件、民意速办专报6件。
民生诉求综合改革实施以来,通过简洁高效的平台、权责对等的诉求工单,有效减轻基层繁冗超载的担子,街道办理的工单占总量的20%~23%左右,同比下降约12个百分点,民生诉求一次派单成功率达到95%以上,诉求平均办理时长从原本的20天下降到15天,综合满意度达到97%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