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1-13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江苏法制报

李娟:与法同行的追光人_江苏法治报_2025年01月16日A07

日期:01-16
字号:
版面:第[db:版面标题1]版:第A07版:法学研究       上一篇    下一篇

(上接B版)

法,绝对不能向不法让步!李娟告诉团队:“为防止更多群众上当受骗,依据证据和法律,我们不怕任何人的指责和诬陷。”庭审前一个月,李娟带领团队每天加班到凌晨,完善指控证据体系。同时进一步查明,“法律意见书”是专家在嫌疑人提供片面材料的情况下出具的,不能成为定案参考。

3次庭审,用时8天4夜。李娟团队用充分的证据在法庭上完成有力的指控,最终13名被告人均被判处有罪,经过二审无一改判,网上的诬陷也不攻自破。

“事实证明,只要我们心怀百姓,追求正义,舆论的天平终将倾向于我们。”一次联席会上李娟向大家说道。

敢啃“硬骨头”

随着经济发展,近年来各种新型经济犯罪案件接踵而来。那么遇到自己的知识盲区,该怎么办案?李娟用实际行动给了我们答案。

在办理最高检指定管辖的一起金融债券领域“老鼠仓”案件时,案卷里充斥着“撮合、代持、博边际、买断式回购、质押式回购”等债券领域的专业名词,刚看到这些词语时,李娟也是一头雾水。

不服输的李娟一定要啃下这块“硬骨头”。于是她从词语解释入手,一点一点弄懂它的意思,再了解相关法律规定,最后从交易手法和获利方法中论证犯罪逻辑。短短半个月,李娟的债券知识储备达到被告人和专业律师的水平,庭审中她不仅把专业知识的“短板”变成“长板”,还用“专业+法律”的审查方法,让被告人认罪认罚,让辩护人充分认可。债券“博边际”交易中职务侵占行为被认定构成犯罪尚属全国首例。

面对知识盲区,她带领团队用“专业+法律”的审查方法,先后成功为国家和群众挽回经济损失共计7亿余元。李娟撰写的经验材料被最高检刊发,研发的课程,成为江苏、西藏、青海等地检警同堂培训授课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