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09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南京晨报

2025年“宁的样子”主题沙龙精彩举行

日期:10-01
字号:
版面:第A08版:教育       上一篇    下一篇

9月24日下午,南京东南实验学校音乐厅暖意融融,由南京市教育局指导、新华报业传媒集团南京晨报承办的2025年“宁的样子”主题沙龙活动拉开帷幕。

此次活动以《“自觉·力行·点亮”——教育家精神的新时代实践与传承》为主题,历届“宁的样子”优秀教师代表齐聚,与会领导嘉宾共同倾听来自一线教师的心声,学习弘扬教育家精神,传播南京教育榜样力量。

您的样子,“宁”的样子。从2021年起,“宁的样子”教育传播品牌活动已经走过五季,取得了丰硕成果,展现了动人全景。几千名优秀教师被推荐,百余位优秀教师代表专访报道在各大权威媒体平台发布传播,南京教师推动时代发展、塑造城市精神的意义在全社会愈发被看见和被彰显。教育+专业传媒通力协作、形成合力,不断擦亮“宁的样子”IP品牌。

主题沙龙

《“自觉·力行·点亮”——教育家精神的新时代实践与传承》主题沙龙精彩开启。在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俞香顺的主持下,五位沙龙嘉宾和台下的与会教师们热烈互动,以“自觉”“力行”“点亮”三个关键词切入,在理论探讨、实践案例与代际对话中,探寻教育家精神的实践路径与传承密码。

A 什么是教育家精神?一线教师这样说

“在大家心中,新时代教育家精神最核心的特质是什么?”面对现场台下就座的众多教学一线老师,俞香顺教授首先向大家抛出问题。

南京市天正小学张婷老师是2022年“宁的样子”教师代表,她认为,教育家精神最核心的特质,具体在日常的一次次“情感连接”,“尤其在小学,我们相遇的是一个个活泼、敏感,急需被看见和倾听的生命,这种情感连接就藏在很多次的看见、倾听、回应、互动和共情里。师生间温暖而稳定的情感连接,是支撑孩子走向远方的力量。”

南京致远外国语小学刘燕老师认为,新时代教育家精神最核心的特质是“唤醒”。“我们要以育人的责任感为内核,唤醒学生的求知欲、创造力,唤醒他们对生命的热爱与对社会的担当;同时也唤醒自身对教育新形态的自觉探索,让教育家精神在唤醒生命成长的过程中,既扎根传统,又领跑时代。”

B 从理念到“自觉”,听听他们的“关键词”

怎样将教育家精神从一种理念变成“自觉”、根植于内心成为行动指南?沙龙嘉宾结合亲身实践,分别讲述了各自的深刻感受和“关键词”。

“大我”

3年前,中华中学教师蔡欣应南京市教育局选派,参加中组部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工作,前往陕西省镇安中学,今年7月份,完成支教回到南京。蔡欣说,面对家中各自的困难,团队成员都选择了“舍小家、顾大家”,将“小我”融入“大我”。

“无条件接纳”

作为一名心理课老师,南京市玄武高级中学教师王天文认为,教育者的自觉是对每个独特心灵需求的敏锐觉察与无条件接纳。她回顾了在陶老师工作室志愿服务中的许多难忘经历,深刻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超越了学科教学范畴。

“影响家长”

江浦实验小学教师夏光清从带班实践中发现,学生问题背后往往是家庭教育的问题,从而自觉意识到“教育好孩子,必须影响家长”。

“匠心培育”

南京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教师张华军解读了“双师型”教师的自我要求,将理论与实践、教学与竞赛深度融合。

“赋能者”

从2012年起,南京东南实验学校率先开启智慧校园的建设和智慧教育的探索,至今年,人工智能全过程、全要素赋能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已呈现丰富样态。身兼一线教师与教学服务中心主任的沈保兵老师,既是应用者,又是管理者。沈保兵认为,教育者的自觉是拥抱时代变化,主动探索技术赋能教育的新范式,以提升育人效能。

C 代际对话,发出教育家精神自觉行动倡议

台上嘉宾老师们的分享,触发台下老师们的共情,他们纷纷提问,在代际对话中深受启发。

六合区龙池实验幼儿园刘佳,是一位刚刚工作4年的年轻教师,她请教夏光清老师:“和家长沟通,特别是面对年龄和阅历都比我长的家长时,有什么好建议?”夏老师幽默地说:“谁不曾经年轻过?”夏老师用自己的亲身经历给予刘佳建议。

铜山中心小学的陶武是一名乡村小学科学教师,他请教沈保兵老师如何更好地将人工智能融入教育?沈保兵向陶武推荐了几款特别实用的人工智能技术平台,分享自己的实践经验。

沙龙最后,现场嘉宾们送出共勉的话:“教育的颜色应该是多彩的,让我们一起实施有尊严的教育,看到每一个生命的美好。”“拥抱技术,但不被技术定义;赋能教学,永远是为了赋能生命。”……这是来自南京教师的教育家精神自觉行动倡议。

领导寄语

努力提供让人民满意的教育融媒服务

新华日报社副总编辑、扬子晚报总编辑刘大颖在致辞中说,“宁的样子”每一季都凝聚着自下而上的广泛推举、扎实深入的一线采访和多平台、立体化的融合传播。“我们始终致力于将个体叙事汇入时代江河,让南京教育的发展脉络与国家前进的脚步声同频共振。也正是通过这样的努力,一大批默默奉献、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从幕后走向台前,他们‘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坚定身影,被更多人看见、记住并致敬。”

刘大颖表示,新华报业作为有着87年红色基因传承的现代媒体集团,始终肩负着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积极发挥主流媒体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作用,在讲好江苏教育好故事的同时,努力提供让人民满意的教育融媒服务。

专家点评

教师之“美”

中国语文报刊协会副会长、江苏省教育学会常务理事姚卫伟,指导和见证了历届“宁的样子”系列活动,他撰写的《师道》一书是很多老师的行动指南。

姚卫伟认为,“宁的样子”每一年通过不同的角度维度切入,全景展现南京教师弘扬教育家精神之“美”。“美在赤诚之心、心有大我,这叫有信念;美在君子之心、知行合一,这叫有操守;美在智者之心、因材施教,这叫有本领;美在躬耕之心、唯实是求,这叫有态度;美在仁爱之心、甘为人梯,这叫有情怀;美在天下之心、有教无类,这叫有格局。”

南京晨报/爱南京记者

刘静 徐海兵 潘菲 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