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09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南京晨报

社区手术室“上线” 家门口治好白内障

日期:09-30
字号:
版面:第A06版:社区健康       上一篇    下一篇

社区医生手术中。医院供图

“术后拆纱布那天,我右眼一下子看清了窗外的树。”家住汤山街道82岁的吴爷爷,握着汤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五官科主任王涛的手,难掩激动,并送来亲自题写的“杏林春满”横幅表示感谢。这双重新焕发神采的眼睛,背后是一场满载责任与温情的白内障手术,更是王涛深耕基层眼科、践行医者初心的生动缩影。

八旬老人患白内障看不清东西

82岁的吴爷爷的右眼白内障已发展至成熟期,视力仅存光感,日常吃饭、走路都需家人搀扶。子女曾带他去市区医院咨询,但老人因年岁已高、伴有高血压,对手术存在恐惧,加上往返奔波不便,治疗计划一再搁置。得知家门口汤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五官科主任王涛擅长老年白内障微创手术,家人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带老人前来就诊。

初次接诊时,王涛没有急于制定方案,而是先坐在老人身边耐心沟通。“您别怕,这个手术全程只要十分钟左右,打麻药就像被蚂蚁轻轻叮一下,术后第二天就能看见东西。”他一边用通俗的语言解释手术原理,一边拿出术前术后对比案例照片,一点点打消老人的顾虑。考虑到老人的基础疾病,王涛还联合中心内科医生,为其制定了术前血压调控方案,确保身体指标稳定在手术安全范围内。

术后视力即恢复到0.8

手术当天,王涛提前半小时进入手术室,反复检查设备参数,从显微镜焦距到人工晶体型号,每一个细节都力求精准。术中,他凭借二十余年的临床经验,双手稳如磐石,在毫米级的操作空间里,精准完成角膜切口、超声乳化晶状体、植入人工晶体等一系列步骤。“老爷子,你放松,马上就好。”手术过程中,他始终用温和的声音安抚老人,原本紧张的张爷爷渐渐平静下来,全程配合度极高。

术后复查时,吴爷爷的右眼视力恢复至0.8,达到了理想效果。“以前总觉得社区医院看不了大病,没想到王主任把这么复杂的手术做得又好又省心,还不用跑远路,真是我们老百姓的好医生!”吴爷爷的话,道出了许多社区居民的心声。

去年为60余高龄白内障患者成功手术

从医多年,王涛始终坚守在基层医疗一线,深知老年患者对“看得清”的渴望。他与南京市江宁医院眼科主任韩永钊合作,不断提升技术水平,引进先进的微创白内障手术设备,针对老年患者普遍存在的“怕麻烦、怕风险、怕花钱”问题,推出“术前上门评估、术中精准操作、术后随访到家”的全流程服务。仅在去年,他就为辖区内60余名高龄白内障患者成功实施手术,让老人们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高质量的眼科医疗服务。

“医者,既要治‘病’,更要暖‘心’。”这是王涛常挂在嘴边的话。在汤山街道,提起五官科王涛主任,居民们总会想起他诊室里那句“有问题随时找我”的承诺,想起他为行动不便老人上门换药时的身影,想起他用精湛医术为无数家庭带来光明的瞬间。这份扎根基层的坚守、这份待患如亲的温情,正是“杏林春满”最动人的注脚,也让医者仁心在汤山的土地上愈发温暖。

通讯员 谢德兵

南京晨报/爱南京记者 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