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09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南京晨报

老城区绣出“生态锦绣” “双节”彰显绿色底蕴

日期:09-29
字号:
版面:第A16版:特刊       上一篇    下一篇

中秋月圆,国庆同辉。在南京秦淮区,一道覆盖大型建筑工地的智能“天幕”下,施工井然有序;不远处,夫子庙、老门东景区内张灯结彩,秦淮河水清岸绿,游人如织。这幅动静相宜、城景交融的画面,正是该区以生态环境“高颜值”促进文旅发展“高质量”的生动实践。

当传统的佳节欢庆与现代的生态理念相遇,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南京市秦淮区交出了一份独具匠心的答卷。这个近年来持续投入用于生态环境治理的核心城区,正将绿色生态的“软实力”转化为文旅融合发展的“硬支撑”,在这个国庆中秋假期,为市民和游客准备了一场充满绿色意蕴的文化盛宴。

南京环保大局观:高位谋划下的中心城区担当

南京市生态环境治理的蓝图宏大而具体。围绕“美丽南京”建设,全市系统推进能源结构优化、产业绿色转型、污染防治攻坚等多项关键任务。近年来,全市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地表水环境质量稳步提升,一幅“天蓝水清土净”的生态画卷正在石城大地徐徐展开。

在这一全市性的大格局下,作为空间资源紧张、人口产业密集的主城核心区,秦淮区的环保之路注定是一条精细化、智能化与人性化相结合的创新之路。它需要在城市更新的每一个细节中“绣花”,实现生态效益与城市功能提升的最大化。

智能“天幕系统”的应用便是一个缩影。在秦淮区的一些大型施工现场,这类智能系统由钢索和防尘网组成,可根据作业面需求灵活开合,有效抑制扬尘和噪音。项目现场负责人介绍:“与传统抑尘方式相比,‘天幕’实现了对扬尘源的‘全包裹’,施工现场周边的扬尘浓度显著下降,同时也改善了与周边居民的关系。”

更大的环境基础设施工程也在同步推进。位于秦淮区高桥门的城东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程已于2025年正式进入实质性施工阶段,备受关注。该项目采用“多级AO生化处理+深度过滤”等先进工艺进行升级,旨在使出水水质从现行标准提升至江苏省最高的A标准。这将显著提升污水处理效能,对改善外秦淮河等流域的水环境具有关键作用。

秦淮路径:从“绿水青山”到“金山银山”的文旅转化

持续的生态环境投入,结出了丰硕的经济社会之果。据统计,今年以来,秦淮区游客接待量保持高位运行,旅游收入表现亮眼,文旅产业的强劲复苏与增长,背后是区域整体环境品质提升带来的强大吸引力。

生态基底赋能文旅空间拓展。以内秦淮河为例,通过持续多年的综合整治,水环境质量得到根本改善。如今,乘画舫“夜泊秦淮”不仅是重温经典的文化之旅,更成为一场感受城市水系治理成果的生态体验。沿岸分布的夫子庙-秦淮风光带、白鹭洲公园等核心景区,也因水清岸绿而焕发新生,游客满意度持续攀升。

此前,秦淮区发布的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明确提出打造“中国人文旅游第一区”的战略目标。这份计划背后,是清晰的“生态+”逻辑。例如,计划中重点提及的建设“数字文旅街区”和发展“数字文娱赛道”,旨在通过数字化手段减少物理空间过度开发带来的环境压力,同时创造新的消费场景。而推动“秦淮灯会”等IP走向世界,则是将独特的生态文化资源转化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品牌。

政策的强力保障是转化的催化剂。秦淮区通过设立文旅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以切实支持绿色文旅项目。例如,对采用节能环保技术进行升级改造的酒店、民宿给予支持,对开发体现生态主题文创产品的企业进行鼓励,引导社会资本共同投向绿色文旅领域。

“双节”欢歌:绿色打底、文化为魂的假日盛宴

金秋九月,丹桂飘香。今年国庆、中秋喜相逢,带来8天长假,南京全市以“风雅金陵”为主题,统筹策划了超600场文旅活动。作为南京文旅的核心区,秦淮区精心推出一系列将环保理念、传统文化与节日氛围深度融合的活动,为市民和游客端出一桌“绿色打底、文化为魂”的假日盛宴。

传统灯彩,邂逅生态理念。“双节”期间,熙南里历史文化街区第六届笪桥灯市热闹开张,围绕灯市、戏曲主题,打造观金陵灯会的专属地,并推出秦淮灯彩·赏灯集、创意手作·玩秋集等主题市集。与此同时,红山森林动物园推出自然生活嘉年华,以“万物共生 筑绿色未来”为主题,带来自然生态摄影展、自然好物市集、自然影像展映、自然音乐会等精彩活动,传递绿色、低碳、节约的生态理念。一街一园、一古一新,共同诠释着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态文明的和谐共鸣。

漫步城墙,感知绿色脉动。9月27日,“世界步行日”南京站活动在明城墙中华门至东水关段举行6公里健步行。活动鼓励绿色出行,沿途设置打卡点,让参与者在强身健体、欣赏秦淮风光的同时,感受“一砖一石皆历史”的文化底蕴,体验古今交融的城市魅力。

文都乐韵,浸润城市肌理。围绕公共文化进景区,假日间的文化活动让历史街区焕发新活力。在夫子庙瞻园景区,《金陵寻梦·夜瞻园》演出持续上演;在老门东景区,焕新开业的越剧博物馆带来新的体验。此外,本土乐队街演、露天音乐会也将在秦淮河畔轮番登场,用艺术活化水岸空间。

智慧导流,保障绿色体验。为应对假期大客流,秦淮区依托智慧文旅平台,实时监控各主要景区的人流、车流及环境质量指标。一旦发现区域客流超载或环境数据异常,便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进行智能疏导和调控,在提升游客舒适度的同时,全力保障区域生态承载力维持在良好水平。

夜幕降临,秦淮灯彩渐次点亮,与那些已成为生态治理象征的设施遥相呼应。对于秦淮区而言,生态环境保护的投入,已远远超越了单纯的治理本身,它其实是为文旅产业这棵“大树”提供了最肥沃的土壤。在这里,每一位居民和游客都能真切体会到,深厚的文化底蕴与优质的生态环境,共同构成了一座城市最动人、最可持续的魅力所在。

南京晨报/爱南京记者 刘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