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R技术“走进”心脏 十二初开启生物课智慧新体验!
日期:09-26
晨报讯(通讯员 毛垣元 南京晨报/爱南京记者 周卉卉)9月23日,南京市第十二初级中学的一堂区级生物公开课上,VR眼镜成了“教学神器”——同学们戴上设备后,瞬间“置身”跳动的心脏内部,直观观察血液流动轨迹,亲手“触碰”心房心室的收缩过程。这堂由卜媛老师执教的课,标志着学校以“数智赋能”推动生物课堂创新的实践迈出关键一步。
不同于传统课堂上“听讲解、看图片”的学习模式,学校新引入的VR教学系统,让抽象的心脏结构知识变得可感可及。学生能360度查看心脏细节,甚至模拟“缩小身体”,跟随血液“穿越”冠状动脉,清晰理解冠脉循环的运作机制。
八(7)班的李瀚铭是本次课堂的使用展示者,课后他激动地说:“以前觉得生物课上的心脏结构特别难记,各种血管、心房心室的位置总是搞混。戴上VR眼镜后,就像玩了一场刺激的冒险游戏,跟着血液在心脏里‘跑’了一圈,那些复杂的知识一下子就记住了!”
“教育数字化转型不是简单地把教材电子化,而是要用技术重构学习体验。”生物组的老师们经过反复论证,选择了心脏这一教学难点作为VR技术融入的突破口。这套交互式VR心脏探究课程系统不仅精准还原了心脏解剖结构,还模拟了不同心率状态下的血流变化,甚至设置了“动脉粥样硬化”等病理状态对比,帮助学生理解健康与疾病的区别。
VR技术的引入改变了教与学的方式。课堂上,教师不再是唯一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学生探索过程的引导者。学生们以小组形式合作探究,通过观察、比较、操作,自主构建知识体系,真正实现了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发现”的转变。
心脏VR课程只是学校“数智赋能”教学改革的起点。未来,学校计划将VR/AR技术逐步推广至物理、化学、地理等学科,建设“智慧课堂”,同时加强教师数字化教学能力培训。
“我们的目标不是追逐技术本身,而是让技术服务于教育本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探究精神,提升思维品质。”南京市第十二初级中学走在教育创新前沿正在用实践证明:当先进技术与教育理念深度融合,课堂就能成为启迪智慧、点燃梦想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