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武区新街口街道:为新业态暖心护航 促“宁小蜂”双向奔赴
日期:09-26
“咚咚咚!”“有人吗?”近日,玄武区新街口街道肚带营6号的楼道里,顺丰快递员邵龙的急促的呼喊声打破了宁静。原本上门收件路过的他,听到屋内老人的求救声立刻停下工作,一边反复敲门确认情况,一边迅速拨通110和120急救电话,最终协助将老人及时送医。“当时没想太多,就觉得老人急需帮忙。”作为街道“宁小蜂”驿站的“骑手志愿者”,邵龙的善举,正是新街口街道深耕新就业群体关爱工作、实现“双向奔赴”温暖的生动缩影。
近年来,新街口街道坚持党建引领,从需求出发、从细节入手,用一系列扎实举措为辖区新就业群体撑起“暖心伞”。在四季暖“新”服务中,街道用“四季恒温”关怀传递暖意。冬日里的一杯姜茶、酷暑中的一份清凉,让奔波在外的“小哥”们随时感受关怀。街道通过“双结对,双促进”、党建联建共建等模式,整合机关单位、辖区企业、学校、医院、社会组织等各类党组织资源,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以座谈交流挖掘需求,以精准对接输送服务,为新就业群体提供权益宣讲、爱心午餐、清凉物资、义诊体检等一系列服务。今年以来,已开展“驿路”送清凉、冬日伴“蜂”行等关爱活动10余场,覆盖慰问500余人次。
针对新就业群体吃饭喝水难、休憩空间少等痛点,街道推进“驿站焕‘新’”阵地建设。“宁小蜂”走街串巷,驿站便建在街角巷里:从最初的“丹凤邮家”,到党群服务中心内嵌“宁小蜂”驿站实现全域覆盖,再到正在推进的“24小时”驿站,7处驿站均配备饮水机、微波炉、应急药箱等物资,还推动社区食堂定时开放,构建起“随时可去”的街头“避风港”。
更值得关注的是“治理纳‘新’”带来的变化。街道以党建为引领、服务为纽带,推动新就业群体从“被服务对象”转变为“治理合伙人”。顺丰快递员邵龙救助独居老人并非个例,越来越多的“宁小蜂”融入街道治理格局,化身“移动网格员”。外卖骑手送餐时巡查楼道消防隐患,快递员派件时关注街巷情况,街道还组建了一支近百人的“宁小蜂”志愿者队伍,引导其开展助老送餐、清洁家园等志愿服务活动,共治共享模式已初见成效。这些奔波在街头的“新”面孔,正成为基层治理的“流动探头”和“温暖使者”。
南京晨报/爱南京记者 李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