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颈鹿伸长了脖子要“吃”地上的红叶石楠,被灌木绿植围绕的白墙上,金黄的向日葵迎风“摆动”,蔷薇、蝴蝶、蜻蜓和小雏菊又增添了灵动。若不是“垃圾入箱美了四方”的木质宣传牌挂于墙边,恐怕没人会想到,这处所在其实是一处垃圾分类收集点。
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激发居民自治活力。多年来,南京市建邺区沙洲街道中奥社区党委积极推动兴元嘉园党支部、业委会与物业三方联动,针对小区居民反映的垃圾分类亭房正对居民楼、地下车库破败渗水等问题,通过议事协商,克服困难精心改造,将一个问题重重的“中年危机”小区,变成整洁美丽、邻里关爱浓浓的“神仙小区”。
一面彩绘墙,“绘”出治理新思路
长颈鹿伸长脖子仿佛要“吃”地上的红叶石楠,灌木环绕的白墙上,金黄的向日葵迎风“摇曳”……这个在居民朋友圈里刷屏的“网红打卡点”,其实是小区里的一处垃圾分类收集点。
兴元嘉园的一处垃圾分类亭房正对6、7两栋楼,小区居民常抱怨它影响了窗外景观。
“垃圾分类人人有责,大家有意见,我们就来解决。”中奥社区党委迅速收集意见,与业委会、物业协商后,推出亭房“变身计划”。
业委会从公共收益中拨出2万元,在亭房外砌起弧形白墙,墙面绘上栩栩如生的长颈鹿、蝴蝶、蜻蜓和蔷薇等图案。长颈鹿采用立体画法,长颈探出墙面,仿佛正要取食红叶石楠,生动有趣。弧形白墙底部绿植环绕,树干上“爬”着两只小松鼠。一条百米红色塑胶步道蜿蜒穿过草坪,取代了昔日破旧的石头路,为小区注入活力。
为鼓励居民共建美好家园,中奥社区结合党建引领小区治理项目,在亭房旁增设遮阳伞和休闲椅。在党建引领、居民支持、业委会落实的共同努力下,垃圾分类点成了居民喜爱的聚集地。早晚时分,居民常在此打牌聊天,欢声笑语不断。年轻的居民们每每散步经过此处,也忍不住拿出相机记录下这幅美丽的画面,发到朋友圈,引发好友们纷纷点赞。
去年刚搬进来的年轻业主小季说,“朋友们都羡慕我们住在一个温情满满的‘神仙小区’,邻里友爱、环境美丽,和他们住的‘钢筋水泥盒子’相比,有着巨大的反差。”
一个破地库,“改”出小区新面貌
地库入口处传来阵阵装修声响。业委会主任李洁静介绍说,C、D区地库正在施工,而已完工的A、B区已面貌一新。
谈起从前的地库,居民李先生眉头紧锁。由于小区建成较早、基础薄弱,地下车库常年渗水,墙面霉斑遍布,地面坑洼积水,停车体验极差。
居民的意见就是社区努力的方向。中奥社区党委积极组织党员协同业委会征集意见,经过与物业和居民多轮协商后,于今年7月1日启动小区迄今最大的改造项目——两万余平方米的地库翻新。
达成共识不易,落实更是千头万绪。党员、楼栋长和志愿者几十人协力,一晚上跑遍40个单元、800多户居民,逐户征求意见,最终赢得居民支持。
与正在施工的C、D区相比,已完工的A、B区墙面洁白,紫蓝色标识清晰,地面干净整洁,黄白指引线分明,彻底摆脱往日破旧面貌。“C、D区完工后继续推进E、F区,在社区支持下,今年一定能完成全部改造。”李洁静说。
改造过程中,中奥社区党委、业委会与物业的细致监督随处可见。A、B区入口处设置了围栏,防止非机动车随意停放影响机动车通行。小小举措,有效引导非机动车停至指定区域。
一支自家军,“织”出邻里同心圆
与不少小区因意见不一难以推动改造不同,在兴元嘉园许多楼栋长和志愿者都是党员。在社区党委和党支部引领下,他们注重倾听民意,善于沟通协调,快速推动问题解决:小区缺树木,业委会便组织居民在植树节种出樱花园和梅花园;没有绿地,居民众筹完成铺设。
9栋前的木质躺椅和棕色木地板为绿地增添休闲气息,“这小花园是9栋业主众筹建的,费用还有结余。”李主任说。一旁的“同心广场”也由居民自建,如今已成为孩子们骑行的乐园。
“广场原是一处大水井,管道破裂时污水外溢、臭气熏天,附近居民不堪其扰。”居民刘阿姨回忆。党支部联合业委会、物业发出“招贤令”,动员居民各展所长。很快,一支“自家军”组建起来,从管道、绿化到灯光设计均由居民负责,施工也由业主公司的队伍完成。在中铁三局集团建设有限公司的支持下,昔日污水横流之地变身整洁休闲广场,“同心”之名由此而来。
兴元嘉园小区的“自家军”中,有一支由党员和热心居民组成的“阳光爱心妈妈厨房”志愿服务组织,深受居民好评。在社区党委带领下,她们践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精神,积极参与帮扶困难群体、应急救援、便民服务、爱心义卖等活动。
因为有她们,9月1日全体学龄儿童享用了欢乐的集体开学餐;年度“炒什锦菜”活动持续四五天,炒制千余斤分送新老业主,传递南京特色味道;在“阳光中奥助老行动”中,84岁的独居潘奶奶与老邻居共庆生日,端午、中秋、春节等节日,老人们也能收到粽子、月饼、春联等暖心礼物。
党建引领居民自治成效显著。在这里,电器维修一个电话就有志愿者上门;医生、业主组成义诊团队,为行动不便的老人提供上门诊疗……居民纷纷感叹:“小区越来越美,邻里越来越暖,真正感受到了满意和幸福!”
南京晨报/爱南京记者 孔芳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