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夏冰 唐秋冰 胡平) “核相完毕,准确无误。”3月14日,位于金坛区薛埠镇泉江村的盐穴压缩空气储能示范工程二期建设工地上,随着常州金坛金能电力有限公司现场负责人柴彬短促有力的工作指令,历时3个月的110千伏盐储线迁改项目顺利画上句号。
作为全球首个非补燃式压缩空气储能电站,该发电工程项目承担着探索新型电力系统前沿技术的使命,对国家能源转型具有重要意义。根据二期厂区的总体建设规划,当前的110千伏盐储7860线路迫切需要拆除改建,涉及拆除双回路电缆623米和角钢塔3基,新建终端塔1基和单回路电缆路径长度815米等施工项目,且每个项目的同期交叉作业极多,又面临着施工作业面狭窄逼仄等难题。
面对挑战,金能公司迅速行动,克服种种困难,于3月10日进入二期项目主厂房基础结构施工阶段。从空中银线到地下蛟龙,这支平均年龄44岁的攻坚团队,用100天就完成了常规需要半年的工程量,交出了零事故、零投诉的答卷,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电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