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史刚 秋冰) 记者昨天获悉,国网溧阳市供电公司天目湖供电所的一条建议,让溧阳市天目湖东兴竹器厂每月省下近万元电费。
东兴竹器厂主要生产制作竹匾、竹条、筷子、牙签等竹制品和竹器半成品,近年来订单不断、收益喜人,不仅盘活了当地自然资源,带动30多位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也让所在地梅岭村的竹编手艺声名远扬,为乡村经济注入活力。
2024年,东兴竹器厂为扩大产能,增添了一些设备,不料用电遇到问题,跳闸成了生产的“拦路虎”。今年春节过后,国网溧阳市供电公司天目湖供电所通过与梅岭村委会“村网共建”结对,了解到竹器厂的用电难题,主动上门服务。
通过实地勘察,供电部门发现东兴竹器厂合同容量为158千瓦,每月用电量在2万度至3万度,因功率因数达不到要求还要面临罚款。在分析论证后,供电部门为东兴竹器厂量身定制了一套功率因数提升方案,建议其把现有容量增容到198千瓦,更换老旧开关,同时更新无功补偿装置等。
东兴竹器厂随即动手落实。从办理申请到增容换表,再到设备调试、系统检测,供电技术人员全程跟踪服务。更新全部到位后,东兴竹器厂的功率因数从原来的60%一跃提升至95%以上。“每天电费支出骤减300多元,每月可节省近万元。这样测算,一年就可以轻松省下10万元电费。”厂长袁光清开心地说,用电质量提升后,机器运转更加顺畅,产能大幅攀升,真正实现了降本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