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王惠
2024年9月开学季,常州家长李女士发现,在上一年级的儿子多多总把书本贴着脸看,写作业时歪头歪脑像只“小鸵鸟”,更揪心的是班主任发来提醒:“孩子最近总揉眼睛,上课看不清黑板。”这一连串信号,引起了家长重视。这个看似普通的视力问题,在抽丝剥茧的诊疗过程中,揭示出儿童视力管理的科学密码。
在首次就诊时,多多被诊断为“近视性弱视”,佩戴近视眼镜后矫正视力仅4.8。面对这个结果,家长选择到常州爱尔眼科医院进行二次检查。通过视功能检查、医学验光及眼轴测量等精密检测,常州爱尔眼科医院医疗院长周建强发现,孩子实为“调节过度型假性近视”,其眼轴长度正常且存在未被激发的视觉潜能。这一精准诊断成为扭转孩子视力的转折。
“假性近视是视觉系统发出的预警信号,盲目配镜可能适得其反。”周建强指出。他为多多制定为期三个月的视功能训练方案,通过调节灵敏度训练、集合功能强化等非手术干预,帮助孩子逐步恢复眼部肌肉平衡。三个月后复查显示,多多裸眼视力恢复至同龄正常水平,并保有远视储备,能够为其视力发育留出安全空间。
“多多的案例证明,不少初发近视儿童存在调节异常问题。”周建强强调,家长对于孩子视力问题,需要以下三点认识:1.视力模糊≠立即配镜,需区分真假近视;2.眼轴测量是判断近视性质的金标准;3.远视储备是儿童视力的“战略资源”。青少年近视防控还需要建立三级预警机制:当远视储备低于同龄标准;眼轴年增长超0.2mm;裸眼视力持续下降时;家长们都需启动专业干预。
常州爱尔眼科医院作为全球连锁的专业眼科医疗机构,在近视防控的长期实践中,始终以专业技术为内核,构建覆盖“预防—控制—治疗”的全周期解决方案。量眼定制近视管理方案,对未发生近视的儿童青少年进行眼健康管理;对已经发生近视的儿童青少年,通过科学宣教规范诊疗,采用个性化的矫正、干预等综合措施延缓近视进展。在近视管理的核心环节—个性化近视矫正方案上,常州爱尔眼科可以提供角膜塑形镜(OK镜)、多点离焦框架镜片、多焦软镜等国际主流技术干预,以及联合进行双眼视功能训练等,为每位学生定制动态防控方案。
常州爱尔眼科医院呼吁:近视防控需构建医院——学校——家庭联防体系,建议3岁以上儿童建立屈光档案,每3—6个月专业医学验光,结合每日2小时户外活动,共同守护孩子的视觉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