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困也难解的失眠,睡眠门诊有新招
日期:03-25
本报讯(李青 诸亮) 春风渐暖,熏人入眠。古人诗云“春眠不觉晓”,可见春日是个好眠的季节。然而,《2024中国居民睡眠健康白皮书》显示,28%的人群夜间睡眠时长不超过6小时,64%的人睡眠质量欠佳。失眠正成为困扰许多人的健康问题。
陈女士今年41岁,两年来,她一直入睡困难、早醒,晨起时还会头痛。因为长期睡不好觉,她成天挂着黑眼圈,上班也难以集中精力,时间一久便觉得浑浑噩噩,仿佛与世界都隔了一层纱雾。最初,她在家附近的医院就诊,配了些助眠药物,但随着症状的持续,药越用越多、越用越猛,却效果寥寥。每到夜晚,陈女士就会产生“睡眠恐惧”,担心无法入睡。后来,通过朋友的推荐,她到南京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常州二院)麻醉睡眠门诊就诊,尝试接受睡眠调节治疗。
“通过门诊评估,我们发现陈女士睡眠质量差,处于抑郁缓解期,表现出焦虑。根据其他检查结果,综合诊断她为单纯性睡眠障碍。”常州二院麻醉科副主任吴周全介绍。
根据诊断结果,治疗团队为陈女士制定了一套个性化的专业治疗方案。经过6天的连续治疗,陈女士主观感受到睡眠质量明显提升,不再出现头痛和头晕症状。随后一年多的随访观察显示,陈女士夜间睡眠总时长稳定在7至8小时,睡眠效率保持稳定。
吴周全解释,长期失眠会对人体产生多方面的危害,包括记忆力与注意力受损、免疫力下降、皮肤受损与加速衰老、影响生长发育与智力、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引发精神疾病、影响视力、影响器官功能、导致身体疲惫与激素水平失调等。目前药物治疗在临床上是一种常见的、有效的失眠治疗方法,但长期服用安眠药会干扰自然的睡眠周期,导致睡眠质量下降,同时导致一些副作用和危害,包括但不限于药物依赖性、药物耐受性、戒断症状、记忆和认知功能下降等。不同于传统的药物治疗,麻醉睡眠治疗基于麻醉学理念,通过睡眠补偿、神经调控等方法改善长期失眠症状,最终达到减少安眠药物或停药安眠药物的同时恢复自主睡眠的效果。
目前,常州二院睡眠门诊的治疗方式有右美托咪啶自控式睡眠调节、节律性睡眠调节、超声引导下神经调控、基于艾司氯胺酮快速抗抑郁治疗、双重抗抑郁治疗、三氧治疗、麻醉特色的行为认知训练及中西医结合技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