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何奕欣 费洋) “泡完脚我们先剪指甲,然后用锉子修一下形状,再做一下足部按摩护理。”近日,在常州经开区横山桥镇芙蓉村张仲梅和任秀娣老两口家里,来自常州净慧养老服务运营有限公司的助老员张丽芬熟练地掏出专业的工具,细致地为老两口扦脚。
“丽芬的工作做得很到位,在我们村零差评。我的头发也是她剪的,可不比理发店手艺差。”任秀娣摸摸自己的头发,满意地说。
很难想象,这对提到“丽芬”就赞不绝口的老夫妻,曾经多次坚定拒绝居家养老上门服务。“虽然我们八十多了,但身体硬朗,自己有手有脚能动。孩子就在镇上,回来得也勤。我们之前觉得根本没必要。”张仲梅说。
“2020年底,常州经开区民政部门与公司合作,由政府出资,为符合条件的老年人购买居家养老服务。”常州净慧养老服务运营有限公司横山桥站站长连花告诉记者,那时候基本上每三个老年人里就有一个拒绝服务,整个镇拒绝比例高达30%。
刚开始老人们有很多顾虑,害怕遇到诈骗,担心服务质量不过关,不想子女被人说闲话。“为了消除这些心理障碍,我们招聘本地居民担任助老员,通过定期培训、考核提升团队服务能力。定期上门向老人们展示卫生清扫、上门烹饪、家电清洗等服务内容,让他们亲身体验服务过程,获得了他们的信任。”连花告诉记者,很多老人享受服务后满意度很高,后期主动成为服务推广的“自来水”。“为了让居家养老服务惠及辖区内的每一个老人,管理团队带着‘丽芬’们每月挨家挨户敲门,终于在几年后的今天,实现了全镇居家养老服务全覆盖。”
“公司刚起步的时候,我就来做助老员了。一开始只会打扫卫生,现在已经成为了助浴、助餐全能的‘多边形战士’。”张丽芬告诉记者,自己每月上门一次,一共敲门30多次,再加上同村其他老人的推荐,张仲梅和任秀娣2位老人终于在2023年底主动给她打了电话。“将心比心,谁都有老的时候,我很开心他们愿意接受我的服务,能够帮他们分担。”
“上个月丽芬生病休息,我们还给她打了电话,已经习惯了每个月跟她见见面、聊聊天,就像家里人一样。”张仲梅说,自己跟老伴在理发、扦脚的基础上,后续还准备体验房屋清扫、助餐等服务。“同村有几位老人马上也80岁了,我们也准备向他们推荐推荐。”
不久前,《常州市居家养老服务条例》公布,从服务内容、设施建设、医疗保障、社会参与等方面多层次、多角度对居民养老提出新要求,将于今年7月开始实施。常州经开区社会保障和卫生健康局养老服务科科长费洋表示,全区将围绕条例内容进一步优化,像“丽芬”们一样,敲开一扇扇门背后老年人的幸福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