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何奕欣
通 讯 员 徐舒洁 王羽柔
“别担心,能否享受职工医保退休待遇,是按照累计缴费月数来计算的。虽然因为换工作断缴了2个月,但前面的时长不会清零。”3月20日上午,在花溪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面对一脸担忧前来咨询的居民,工作人员高娜面带微笑耐心地解释。
这位“90后”新疆姑娘不久前入选国家全民参保宣讲员队伍,并作为全省唯一代表出席国家全民参保宣讲员启动仪式,分享自己工作经历。夯实业务知识、解锁方言密码、深入基层网格,高娜用她的热情与专业、耐心与细心、智慧与创新,为全民参保带来了“常经开”解法。
街头巷尾的"政策活字典”
年前年后的各种社区集市上,总能看到高娜的身影,她带上医保政策宣传折页,向居民普及各种生活中常用的医保小知识。“快到年底了,要小心医保基金诈骗,不要贪小便宜,把社保卡借给陌生人。”这样的温馨提示,她不知道重复了多少遍。
一晃眼,高娜已经来到花溪社区3年了。此前,她在常州市医保中心工作。“我是测绘专业的,大学期间学习的技能跟医保根本不沾边。”高娜说,在市医保中心,自己白天办业务、夜晚学知识,很快各种政策条例就掌握得一清二楚。
得益于前一份工作扎实的专业基础,来到社区后,高娜很快就上手了医保条线工作,不论是咨询交费标准,还是了解报销比例,她都能给居民解释得清清楚楚,通过道德讲堂、广场义演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高娜将全民参保理念带到街头巷尾,让医保知识深入人心。
但高娜并没有满足于此。“政策条例更新变化快,我要不断地学习才能更好回应居民的诉求。”前年,全市举办医保练兵比武大赛,高娜毫不犹豫地报名参加,最终代表常州经开区参赛,并获得团体荣誉。“居民医保是一个普惠性政策,一想到我多学一点,大家就能得到更好的保障,我觉得无比幸福。”
市井声纹的“密码破译师”
作为远道而来的常州新市民,高娜的家乡与常州的风俗习惯差异很大,方言更是截然不同。来到戚墅堰街道花溪社区后,社区老龄化程度高,大家都习惯说常州话。“刚来的时候特别不适应,感觉大家都在加密通话,我就像在听天书一样。”高娜说。
沟通遇到困难,政策宣讲就就无法落实。为了改变这一困境,高娜开始向同事们学习常州话。“一开始,我会把居民们说的话录下来,回去让同事给我翻译,然后带回家反复听。”高娜表示,听得多了,理解意思就不再是问题,因为辖区居民对方言接受度高,她开始思考,通过常州话宣讲是否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去年,针对困难群体医疗救助政策盲区,高娜与同事们尝试开发方言广播专栏,挨家挨户上门走访,用常州话聊家常的同时,宣讲全民参保的理念。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社区参保率突破96%。“接下来,我们准备把医保政策编成带有地方特色的方言版顺口溜,既好听好玩,又具有记忆点。”高娜说。
走街串巷的“网格青骑兵”
作为网格员,高娜发挥自身“人熟地熟”的优势,首创“网格化+医保”模式。“花溪社区共有5个微网格。通过网格化入户走访,我们消除了很多政策盲区。”高娜告诉记者。
之前,辖区内有一个精神障碍患者,其父母对医保知识不是很了解,因为家庭情况不足以支撑其医疗费用,该患者的治疗一直停滞不前。“通过我们的走访,父母帮他办理了居民医疗保险,报销了很大一部分,现在该患者的情况已经好转了很多。”
去年,常州经开区推广电子医保凭证,帮助居民在就医过程中实现刷码办理和刷脸办理,让就医过程更加流畅。“对于年轻群体,我和同事们通过电话沟通、微信分享开通流程帮助办理,对于老年人及其他特殊困难群体,我们则上门入户、帮办代办。”高娜表示,去年,花溪社区医保服务点累计帮助400多位居民激活电子凭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