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孙婕
3月12日,常州经开区潞横路智能制造示范区内,一款微型空心杯电机以8毫米直径的纤巧身姿实现毫秒级响应,精准驱动人形机器人的“灵巧手”灵活完成“剪刀手”“握拳”等动作,其性能参数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帮助人形机器人“握住”未来。这项产品的突破性创新,使江苏鼎智智能控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鼎智科技)荣膺“LeadeRobot2024人形机器人领域最具价值零部件企业”殊荣。
技术突围的背后,是一场政产学研的“多方奔赴”。两年前,在常州经开区的科技招商活动上,鼎智科技与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超滑技术研究所“联姻”,将结构超滑技术引入微特电机领域,不仅使机器人指关节的电机寿命实现增长,更提升了动作的灵敏度。目前,直径更小的电机正在试生产中。
作为长三角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缩影,常州用半个世纪编织出智能电机的“经纬脉络”:凭借起步较早、企业众多、门类齐全、微特电机引领等特点,铸就了“经开芯”——常州经开区智能微电机特色产业基地。2017年,该基地成为国家火炬特色产业基地。如今,在区域“四特三新三潜”产业战略指引下,作为“四特”之一的智能电机产业书写着由“小而专”迈向“高而新”的篇章。
常州市祥明智能动力有限公司是我市“十链突破”企业之一,深度探索微特电机及组件的研发、应用和制造创新。企业在政府“智改数转”智囊团的帮助下,勾勒出“智造”新图景:AGV智能小车通过高精度算法规划最优路径,2.5万种产品物料在“数字大脑”调度下精准流转,能耗监测系统实时刷新生产数据。通过数字化转型,企业实现能耗降低12%、交货周期缩短10%的成效。“这不是简单的机器换人,而是整个生产逻辑的重构。”该公司总经理佘雷兵表示,企业敢闯敢试,源自政企同频共振的生态构建。
为助推智能电机产业迈向“高而新”,常州经开区广泛梳理各家企业“能力清单”,谋划资源、技术、能力等领域的“撮合”:神力电机通过“揭榜挂帅”,攻关高端智能铁芯关键技术;东本驱动3亿元SCT超级电机项目,成为“拿地即开工”标杆;“两进一送”人才服务,累计对接企业400余家,解决引才需求超百项;当产业链企业面临落地难题时,服务专班携招商“蓝宝书”上门,从厂房选址到政策匹配全程护航,并成功将两家电机核心配套企业引入轨道交通产业园,形成“两公里产业生态圈”。
政企协同结出产业发展的丰硕成果:去年,全区69家智能电机规上企业产值突破148亿元,同比增长7.7%。
锚定至2027年智能电机产业规模超过300亿元的目标,常州经开区将深化“科技—产业—金融”循环,实施“智改数转网联”攻坚,让“经开芯”以每分钟百万转的澎湃动力,向价值链顶端跃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