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常州高新技术研究院入驻常州19年来,时刻都在感受常州的创新发展变化。目前,研究院已形成了一支院士领衔、老中青结合、专兼职互补的高层次研发团队,先后与常州企业共建3个院士工作站和3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建有合成生物、新材料、新能源等开放实验室以及38个校企联合实验室,协助常州企业天合光能公司建成常州第一家“国家重点实验室”。引进、孵化了58个创新型企业,承担企业委托开发、技术服务等项目300余项,服务企业新增产值超过300亿元。
研究院目前为江苏省级研发机构,获得江苏省科学技术一等奖2项,教育部一等奖3项,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原创项目、重点项目等国家计划项目支持。我个人也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近年来,常州科教城在“搭建平台、健全体制机制,创新链和产业链无缝对接”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在抓科技创新、抓产业创新、抓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三个方面为我们研发机构明确了路线图。
为进一步提升常州的创新能力,建议在科技投入方面持续加大投入,以科技创新赋能产业创新。在加强产学研合作方面,建议大力促进产业创新与科技创新的融合,包括常态化开展“科技新长征”,有组织地引进高校院所资源;建成“专业+研发+孵化”功能叠加、科技与产业一体化、优势互补的创新协同机制;引导高校和企业共同凝练科技问题、联合开展科技攻关、协同培养创新人才。在引育创新产业方面,建议加大财政资金保障,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加强技术经理人队伍建设,支持研发机构、龙头企业建设中试平台,分领域、分区域建设一批专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和概念验证中心,引导企业建设以延链补链强链为目的的产业链孵化的产业开发创新中心。在科技创新环境建设方面,建议坚持优化创新环境,弱化指标考核,持续提升创新策源能力,助力常州打造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区域性科技创新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