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常州位列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指数第18、中国城市科技创新发展指数第19。
近年来,常州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突破有力,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稳步强化,高新园区发展能级不断提升,创新平台载体建设高效推进,开放创新合作持续深入。其中,2021—2023年,我市各类创新主体获得国家科技奖7项、省科学技术奖91项。面向十个领域开展的“揭榜挂帅”科技攻关,激发企业解决“卡脖子”技术难题的积极性。截至2024年底,全市有效高新技术企业预计超5400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由2020年的47.8%增长至2024年的59.1%,全省第一。
2025年是“十四五”攻坚收官和“十五五”谋篇布局之年,全市科技系统将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精神,加快建设区域性科技创新高地,助力江苏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
以科技体制改革激发创新创造活力,加快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修订实施创新政策3.0,研究编制常州市“十五五”科技创新发展规划。支持科教城打造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江苏先行试验区;推动开展以中以合作为特色的科技创新开放环境改革示范;支持龙城科创学院持续开展“新工科”教育和模式创新。
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龙城实验室纳入国家“工业母机”创新体系,积极推动碳纤维及复合材料、清洁能源材料两家技术创新中心争创国家级中心。围绕构建“1028”产业体系,持续优化市科技计划体系,聚焦支持未来产业领域的高成长性科技型企业研发创新,形成以科技领军企业为龙头的创新主体梯队。
以开放创新合作融入国家战略布局,加快聚合联动创新要素资源。深化跨区域创新合作,加强与重点国别、“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全方位科技合作。持续开展“科技新长征”,加强与中国科学院、省产研院等大学大院大所深度合作,全力集聚高层次战略性领军型创新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