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好“五道关口” 解决好“五个问题”
日期:03-21
科技创新是新质生产力形成和发展的“源头活水”,产业创新则是其“转化桥梁”,两者之间只有深度融合才能推动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
近年来,常工院坚持“伴城而立,融城而兴”办学理念和地方性、应用型、国际化办学定位,紧盯特色鲜明的一流应用型地方大学建设目标,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着力打造“产教深度融合,校城一体发展”办学特色,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技创新、服务产业发展以及国际化办学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办学综合实力和社会影响力得到了全面提升。
在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方面,常工院探索实践把好“五道关口”,解决好“五个问题”。分别是:把好“结构关”,解决好融合发展的源头问题,让学科结构与常州主导产业的适配度得到进一步提升;把好“人才关”,解决好融合发展的活水问题,人才集聚效应不断增强;把好“平台关”,解决好融合发展的载体问题,与企业共建34个省部级学科科研平台;把好“路径关”,解决好融合发展的机制问题,构建“企业出题、高校解题、政府助题”的新型产教融合模式;把好“制度关”,解决好融合发展的保障问题,激发教师开展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的积极性。
展望未来,学校将全面推进服务新能源、合成生物和低空经济产业创新发展三大行动计划,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为常州经济社会发展输送更多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产出更多高价值的产业技术创新成果。
随着常州产业的快速发展,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内在需求愈发迫切。建议由政府主导,引导高校和企业共建更多高水平的校企联合攻关团队和科研平台,推动科技、人才、平台和设备等创新资源共建共享,推动重大联合攻关项目落地见效,有力支撑新质生产力发展,更好地服务常州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