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0
星期五
当前报纸名称:常州日报

让“石榴籽”绽放中华民族共同体绚丽之花

日期:03-21
字号:
版面:第A02版:要闻       上一篇    下一篇

□本报记者 徐蕾 通讯员 汪旭东

来自12个民族的1830名学生,是常州经开区崔桥小学的学生构成,其中,少数民族学生有225名。

“每个少数民族,都有自己源远流长的文化,构成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多样性。”崔桥小学少先队大队辅导员徐莉说,学校近日发起“党建带队建,民族一家亲”亲民党建系列活动,由学校党员与各民族学生结对,挖掘并梳理民族故事,分享给全校师生。

12个民族的大家庭

“我叫杜力巴斯提·麦麦提阿卜拉,大家可以叫我巴斯提!”开学第一天,当这个眼眸深邃、笑容灿烂的维吾尔族男孩在黑板上一笔一画写下自己的名字时,全班发出一阵惊叹。六(7)班班主任周丽也掏出手机拍照留念:“这是我教过的最‘豪华’的名字。”除了名字,男孩子的长相也引人注目:五官立体、鼻梁挺拔、眼窝内陷,老师们都感叹“太帅了”。

当看到学生民族成份统计表时,周丽说:“我们班活脱脱一个‘石榴籽’小家庭。”除了维吾尔族,班里还有水族、哈尼族、苗族等。可是,当周丽让少数民族孩子介绍一下自己的民族服饰、生活习俗、民族故事时,很多孩子犯了难,“我也只在照片里见过妈妈穿哈尼族盛装,自己从来没穿过。”“我从小就跟着爸爸妈妈来常州,好多年没回老家了。”

“让孩子了解自己的民族传统与风俗,不仅能增强他们的身份认同感和自豪感,也是坚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信的基础。”徐莉说,包括汉族在内,学校1830名学生来自12个民族。少数民族学生中,水族学生最多,有162人;少的如蒙古族和维吾尔族等只有1人。面对学校少数民族学生普遍存在的“文化断档”现象,崔桥小学党总支近日开展系列活动,让大家深刻体会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民族情感。

师生结对讲好民族故事

少先队是少年儿童活动的主阵地,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平台,在思想政治引领方面有自己的独特优势。为了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徐莉带领大队部创新策划“我家的民族故事”征集活动。

在徐莉的指导下,土家族学生田宏斌连线老家长辈,了解到赶年是土家族独有的春节;水族学生杨天浩在奶奶的远程教学中,学会了用马尾绣制作书签。“以前孩子只会说‘我们过年吃酸汤鱼’,现在能讲半小时的水族迁徙史。”杨天浩的父亲感慨道。在学校举办的“民族团结·阅快乐”全民阅读主题活动中,校园更是变身“民族文化展馆”,同学们穿上自己的民族服饰,述说富有特色的民族故事。

教学创新同步展开:音乐课融入芦笙演奏,美术课临摹彝族漆器纹样,数学题用水族水书符号设计密码游戏……“我们不仅要让孩子知道‘我是谁’,更要理解‘我们是谁’。”徐莉说,下一步,少先队将持续深化民族团结教育,让民族团结之花绽放校园。

一场嵌入式融合的生动实践

崔桥小学开展“党建带队建,民族一家亲”亲民党建系列活动,是常州经开区开展东西部协作国家战略的一次生动注脚。

据统计,目前,常州经开区常住少数民族36个,少数民族人口2.2万人,主要为外来务工人口,其中水族人口1.2万人,占在常水族人口的90%以上。为更好地服务各族群众,近年来,常州经开区推动构建互嵌式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走出了一条基层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新路径。

在打通各部门数据壁垒、建设“红石榴家园”在线服务平台后,2023年10月启用面积达1000平方米的全省首家民族团结主题党群服务中心。中心集党务政务、法律援助、文化展示等功能于一体,通过“归巢续会”“暖心实事”等十大行动,让各族群众真正实现“流入更融入”。

教育协作是东西部协作的核心领域。依托“党派+民族”,民进常州经开区支部与常州经开区第二实验小学结对共建,开展“经开石榴花开”少数民族儿童护航行动,通过师生结对、资源共享,为各族学生提供定制化教学和帮扶,助力健康成长。

在产业协作方面,依托顺丰速运党组织与三都流动党员党支部共建,将水族马尾绣、酸汤鱼等特色产品通过“经开石榴花开”直播间销往全国。

社会治理的创新实践同样亮点纷呈。建成常丰社区、省庄社区等多民族融合“嵌入式”居住社区,通过举办“水汉一家亲”新春联欢会、水族篮球赛等活动,促进各民族居民交往交流交融。

从崔桥小学到全省首家民族团结主题党群服务中心,从讲好民族故事到打造“嵌入式”居住社区,横林镇统战委员陆尧说:“只有使传统文化在新时代找到‘活态’传承方式,才能让‘石榴籽’们真正扎根文化土壤,绽放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绚丽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