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0
星期五
当前报纸名称:常州日报

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上打头阵

日期:03-19
字号:
版面:第A03版:文笔塔 观点       上一篇    下一篇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圆满实现“十四五”发展目标,经济大省要挑大梁。总书记明确了江苏“挑大梁”要把握好的四大着力点,“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上打头阵”排在第一位。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是推动创新链和产业链无缝对接的关键抓手,是完成“圆满实现‘十四五’发展目标,经济大省要挑大梁”责任担当的有效着力点。

关注产业需求 释放创新动能

科技创新能够引领和带动产业创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抓科技创新,要着眼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教育、科技、人才一起抓,既多出科技成果,又把科技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产力”。科技创新是产业发展的策源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能够持续释放发展动能。

面向产业体系,发挥科技创新支撑作用。常州抓住国家战略科技创新和自身产业发展需求的交汇点,依托科技创新引领和支撑新能源产业体系发展,组建由企业与科研院所共建创新联合体,全面推动龙城实验室与工业母机“国家队”共建合作,有效发挥科技创新拓展产业空间、培育新动能的策源力。

集聚发展资源,激发资源要素聚合效应。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近年来,常州努力探索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载体,深化“一核一园两室三中心”建设,释放了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的聚合效应。

汇集企业诉求,提升科技创新供给质量。科技创新是发现知识和创新技术的过程,产业创新是将其转化为生产力的过程。科技创新的供给水平,直接影响产业创新的能力。2025年,常州将进一步优化创新成果转化生态,打通知识产权转化链条,成立技术产权交易运营中心及高价值专利培育中心,实现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双向奔赴”。

守牢实体经济 推动产业创新

产业创新的立足点是做实做强做优实体经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抓产业创新,要守牢实体经济这个根基,坚持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开辟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新赛道并重。”产业创新,要实现知识创新到技术创新,再到现实生产力,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新兴产业发展动能。

立足产业优势,做实做强做优实体经济。实体经济是产业创新的根基所在。常州工业基础雄厚,始终坚持“制造立市、产业强市、质量兴市”,围绕国家战略精心打造了以10大先进制造业集群和28条重点产业链为核心的“1028”产业发展体系,统筹推动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和未来产业培育,不断提高经济发展质量,为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

厚植发展优势,以“智改数转”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是优化发展“存量”。面对变革,常州市主动求变,做好前瞻性部署、厚植发展优势,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积极运用数智技术和绿色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增强传统产业的行业竞争力。

培育竞争优势,锻造新能源产业垂直整合能力。战略性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是发展“增量”。常州抢抓新能源产业新赛道,构建新能源领域“发储送用网”产业闭环,形成行业垂直整合能力,提升产业发展新能级。2024年全市新能源产业规模突破8500亿元,对全市规上工业产值增长贡献率达98.9%。

布局重大平台 发展现实生产力

科技创新是产业创新的内生动力,公共服务平台是将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桥梁。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抓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要搭建平台、健全体制机制,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让创新链和产业链无缝对接。”搭建连接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公共平台,有效发挥服务平台的中介作用,推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新质生产力。

搭建技术服务平台,引领未来产业的谋篇布局。近年来,常州在布局未来产业时,瞄准细分领域未来发展方向搭建技术创新平台,开展技术联合攻关,重点培育智能制造龙城实验室、光伏科学与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南师大合成生物研究院等重大科技创新平台,为未来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搭建品控技术平台,提升优势产业的行业地位。为推动技术创新的广泛应用,提升优势产业的行业认可和话语权,常州积极推动工业产品质量控制和技术评价实验室的建设。2024年,常州市建筑科学研究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工业(建材)产品质量控制和技术评价常州实验室上榜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第五批工业产品质量控制和技术评价实验室。

搭建科技金融平台,增强科创企业的发展底气。科技金融是推动科技与经济结合的重要机制。常州积极探索搭建金融机构与科创企业合作的桥梁,确保推动科技金融政策落地,有效解决科创企业资金难题。2024年9月,常州市银行业协会科技金融专业委员会成立,并发布全国首个地市级银行业合作重点创投机构名录。

抓住了创新,就抓住了牵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牛鼻子”。更好扛起“经济大省挑大梁”的责任担当,我们要努力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上打头阵,打通各种卡点堵点,推动创新能力实质性跃升,为全国、全省大局作出更大贡献。

作者单位:中共常州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