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0
星期五
当前报纸名称:常州日报

投放1300多公斤鱼苗 完成生态损害赔偿

日期:03-19
字号:
版面:第A02版:要闻       上一篇    下一篇

本报讯(朱雅萍 天环轩) 3月7日,黄天荡生态修复区域码头,在相关单位、村干部和2名公证员等的见证下,3起案件当事人和当地村民一起,将1300多公斤鲢鱼苗投入黄天荡湿地湖荡。这并不是一次简单的增殖放流活动,而是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的替代修复,通过“惩治+修复”的治理闭环,天宁区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共赢。

位于天宁区郑陆镇的黄天荡湿地公园水草丰美、水鸟翩跹,尽显江南水乡的美好灵动。为进一步探索生态损害赔偿新措施,引导行为人实现从“破坏者”到“修复者”的转变,天宁生态环境局联合区农业农村局、区检察院、区人民法院、天宁公安分局,在黄天荡湿地公园建立了全市首家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增殖放流基地,以开展增殖放流、公益护渔等方式,为多元化生态修复提供新路径,推进对天宁区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劳务代偿2.0版本的探索。

2022年1月至2023年9月,吴某某等3人分别多次在郑陆镇附近水域使用电鱼工具非法捕捞黄鳝,造成渔业资源损害价值3万余元,涉嫌刑事犯罪。该案件在检察院审查起诉阶段,通过线索筛查移送机制告知生态环境部门。作为区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牵头单位,天宁生态环境局联合区农业农村、检察院、公安等部门,成立该案磋商小组,就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的认定、承担、履行方式等达成共识,破解了磋商难题,并在案件办理中首次引入提存机制,赔偿义务人自愿将赔偿金提存至检察院,用于增殖放流替代性修复。

同时,生态环境部门推动多元修复,通过增殖放流和公益护渔等方式,推动了生态环境修复与司法机制建设的有机结合。因为积极履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责任,涉案当事人被检察部门作出不予起诉决定,体现了柔性司法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