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梦莹
据市反诈骗中心统计,上周我市警方共接报电信网络诈骗警情同比持平,环比上升3.4%。
梳理一周的案件类型,从数量上来看以下几类诈骗手段发案数量居前六位,分别是兼职刷单类占21.2%、虚假博彩类占13.7%、虚假购物类占13.3%、冒充客服注销会员类占9.4%、虚假服务类占6.7%、网络贷款类占6.7%。
【典型案例】
8日,市民苗先生报警称:在家中浏览短视频时,他偶然发现了一位传授炒股技巧的主播。苗先生随即通过私信与主播取得联系,对方自称是专业投资炒股导师,并发来一个QQ号。苗先生添加对方QQ后,“导师”建议其下载一款小众聊天软件进行后续沟通。在聊天App上,“导师”分享了诸多炒股心得和技巧,并向苗先生推荐了一个投资网站。起初,苗先生对网站真实性持有一定的怀疑态度。然而,在网上搜索后,他发现确实有这位理财大师的信息,这时,苗先生未怀疑对方是骗子冒充的。随后,苗先生根据“导师”的指导在平台上进行了投资,并通过网站客服提供的银行卡号充值资金,期间他成功提现了几次小额资金,但随着导师推荐的投资金额逐渐增加,苗先生开始感到不对劲,怀疑自己可能遭遇了诈骗,遂报警,共计损失10万余元。
【手段分析】
骗子伪装身份,冒充专业炒股导师,利用直播吸引投资者信任。为了避开监管,骗子要求通过小众聊天软件联系,之后伪造网络“专家”身份背书,消除受害者疑虑,且在初期让受害人提现获得小利,以此诱骗受害者加大资金投入。
【警方提示】
请市民切勿轻信网络平台上所谓的投资导师、财经专家,所有稳赚不赔的投资都是诈骗。不要点击陌生链接或扫码下载投资类App,提高自我防范意识,谨防上当受骗。
“国家反诈中心”App是由公安部刑事侦查局组织开发的国家级反诈、防骗、预警系统,具备诈骗举报、诈骗预警、风险查询等功能,还有丰富的防诈骗知识。通过学习里面的知识可以有效避免各种网络诈骗的发生,提高每个用户的防骗能力,还可以随时向平台举报各种诈骗信息,减少不必要的财产损失。同时对于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可疑支付账户,可疑IP/网址,可疑QQ、微信号均可在“国家反诈中心”App这款软件中查询验证是否为“涉诈”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