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1
星期六
当前报纸名称:常州日报

以改革为引擎,点燃城市足球新希望

日期:03-06
字号:
版面:第A05版:综合       上一篇    下一篇

□本报记者 吕亦菲

近日,江苏省体育局发布了《2025年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竞赛规程》,江苏将迎来13个城市间的足球盛宴,这不仅是单纯的竞技较量,更代表了城市的荣誉和文化自信。

为备战该比赛,常州市足球队正式组建成立。这支队伍的诞生,不仅是常州足球运动的里程碑,更是落实国家足球改革战略、推动本地足球发展的重要举措。从青训体系到社会足球,从人才输送到赛事升级,这支队伍承载着常州足球振兴的使命,也为城市体育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

响应改革号召,填补职业空白

“足球改革从中央到地方,需要自上而下的系统性推进。”常州市体育局竞技体育处处长陈来彬在采访中表示。

近年来,国家大力推动足球改革,鼓励地方组建城市足球队,形成“职业—青训—校园”三位一体的足球生态。常州作为江苏省经济重镇,此前长期缺乏优秀的职业足球俱乐部,优秀球员外流、青训体系薄弱等问题突出。

在此背景下,常州市体育局联合常州奥智足球俱乐部,于2024年11月启动招募计划,旨在组建一支代表城市最高水平的足球队,通过赛事举办和人才培养反哺本地足球。陈来彬强调:“成立这支队伍,不仅是为了参赛,更是为了搭建人才通道,让常州足球形成‘造血’能力。”

严格选拔,夯实班底

2024年11月,招募令发布后,吸引了全市近百名足球爱好者报名。选拔分两个阶段:首轮审核参赛资质,要求报名者拥有市级以上比赛经验;第二轮通过体能测试、技战术考核等,筛选出最终的30人名单。

队伍以常州奥智足球俱乐部的14名核心球员为班底,从社会上招募了16名优秀业余球员,形成“专业+业余”的混合阵容。主力队员年龄集中在28岁左右,其中不乏大学生联赛冠军、省队退役球员等高水平人才。球队还特别吸纳了几名高中生作为梯队培养对象,为未来储备力量。

每周四、周日晚7时至9时,常州工学院对面的足球训练基地灯火通明。队员们结束工作后从各地赶来,换上球鞋便开始高强度训练。教练樊毅介绍:“大部分队员有本职工作,训练全凭热爱。我们只能在业余时间争分夺秒。”

队员陈良的故事尤为典型。他曾代表河海大学获得全国大学生足球联赛冠军,如今是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足球教师。每周四,他自驾从南京赶到常州参加训练,结束后再返回南京。“代表家乡踢球是荣誉,再累也值得。”陈良说,像他这样的“跨城球员”不在少数。

这支队伍打破了职业与业余的界限,成为常州足球人才的“蓄水池”。樊毅表示:“我们的目标是通过比赛的磨炼,让优秀球员进入省队、职业俱乐部,甚至反哺青训,形成良性循环。”

构建“三位一体”足球生态

“改革不是一蹴而就,但我们已经迈出了关键一步。”陈来彬说,常州市足球队的成立,是城市足球改革的关键一环。未来,常州将借鉴浙江的试点经验,系统性培养教练员和裁判员。其核心举措包括:与晋陵体育合作,为退役球员提供青训教练岗位,解决其职业转型难题;推动足协换届,整合体育局、教育局、社会俱乐部资源,统筹青少年培训、校园普及及社会赛事;计划参加省级城市联赛,并举办与新疆对口帮扶城市的友谊赛,提升竞技水平;要求城市联赛球员需有常州户籍或本地社保满一年,限制职业球员数量至3人,倒逼本土人才的培养。

从零起步的常州市足球队,正以改革为笔,书写着常州足球的新篇章。这支队伍不仅是一支球队,更是一座桥梁——连接过去与未来,承载着常州人对足球的热爱与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