溧阳市
溧阳将锚定打造“苏皖医疗高地”奋斗目标,深入推进三级诊疗体系建设,加快乡镇卫生院特色化发展步伐,全力办好“全溧健康工程”,努力做到“病有良医”“老有颐养”“幼有优育”。
致力于“保民生、筑基石、促发展”,全力做好普惠托育服务、脊柱健康筛查和结肠癌防治工作,积极探索“基层卫生院嵌入公立护理院”的有效路径,完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进一步擦亮溧阳急救和慢病管理品牌,发力打造重点学科和特色专科,持续提升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加大智慧医疗建设力度,加速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围绕“小病不出镇、大病不出市”的总体目标,积极建设“县级强、乡级活、村级稳、上下联、信息通”的分级诊疗秩序,打造“急病有速度、慢病有精度、基层有温度、区域有广度”的苏皖医疗高地新格局。
金坛区
金坛将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聚焦百姓就医需求,多措并举,医防融合推进区域内医疗卫生服务一体化,增强百姓就医获得感。
发挥院府合作后沪上医疗资源优势积极申报省重点专科,加快实现区域医疗高地新突破,带动县域服务能力的整体提升;以医共体集团建设为抓手,建立集团内“上派下挂”嵌入式人才共育机制,推进人员、管理、技术、服务“四下沉”,优化分级诊疗“上下联动”机制,加强“一院一品”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提质增效;以人才培养为引擎,利用师承教育的“传帮带”模式,为中医药传承发展注入动力;以闭环管理为切入点,坚持预防为主,促进社会共治、医防协同、医防融合,将慢性病防治关口前移,为患者提供诊疗、健康管理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等医疗服务。
武进区
武进将直面发展中的痛点难点,以改革创新为引领,以内涵提升为重点,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便捷的卫生健康服务。
合理配置武进人民医院南北两个院区的医疗资源,强化基层卫生院提档升级,落实精细化管理手段,提升医疗机构运行效率;以资源共享为支点,创新紧密型医共体建设,试点由武进人民医院、武进中医医院各牵头1家乡镇卫生院组建紧密型医共体,按照“管理同步、服务同质、资源共享”的原则,实现医共体内行政、医疗业务、公共卫生、用药目录、信息服务的统筹管理,促进上下级医院医疗服务的同质化;以惠民利民为导向,完善医防融合武进模式,推进“常州市慢性病医防融合综合试验区”建设,为10000名45岁以上常住居民提供“防筛管治康”一体化健康服务。
新北区
新北将以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为目标,抓紧抓实重大项目和重点工作,以“融合发展推进年”为抓手,推动体制改革、优化资源配置、提升服务水平。
围绕攻坚狠抓重大项目,加快市一院高新院区、德康医院新住院楼、奔牛人民医院综合门急诊楼项目实施,有效提升区域医疗服务能力,年门诊量提升10%;围绕振兴狠抓孟河医派,立足“孟河医派+”模式,持续引进顶流专家和传人,重点培养8—10名孟河医派传人,加速推进医派故居文旅开发活化,推动孟河医派文创延伸产品的开发与推广;围绕医防融合实现中西医并重、慢性病筛诊、传染病防治、医托育联动“四个聚焦”,慢性病筛查覆盖率提升20%,实现托育机构签约全覆盖;围绕供需融合内部资源整合,外部资源借力“两大着力”,深化与优质医疗资源融合发展。
天宁区
天宁将根植“建强基层、健康惠民”的服务理念,做好做实百姓家门口的健康守门人。
提优健康服务供给工程,建成天宁社区卫生服务新中心,加速雕庄、茶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改扩建,推进市级医院优质资源与基层深度融合,打造一批基层名院、名医、名科、名工作室;提质健康天宁民生工程,扎实做好年度惠民实事项目8个,涵盖婴幼儿、老年人等重点人群10万余人,大力实施医防融合“1233”计划,扩大移动家医服务、健康积分管理等新型模式覆盖面,提升慢病管理中心、运动健康门诊等综合服务受益度,探索建立“一病一策”的“筛防治管康”全链条标准;提标健康权益保障工程,放大婴幼儿托育工作试点区效应,新增托位420个,改革基层疾控工作体系,完善多元立体的医卫监管体系。
钟楼区
钟楼将坚持“人民健康”价值取向,以首诊在基层“保基本”、医疗集团整合“强基层”,在持续提高医疗服务供给与群众需求匹配度上加码发力。
积极探索柔性引入准入机制,促进更多省内外“名科”“名医”落地钟楼;打造“医康养”服务中心,让神经康复、运动康复等优质服务在基层医疗机构触手可及;试点“百米健康加油站”,将社区养老、健康照护、社区卫生服务站等载体有效结合;将公卫机构人员派驻到四大医疗集团,把“体卫结合”融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实施“一站式”慢病管理,以“人融+技融”协同推进;持续深化“四床融一”医养结合服务,为高龄老人开展肺癌和消化道肿瘤筛查签约服务;全力探索“1+N”普惠托育模式,通过新建一批、改造一批、提档一批等方式,多渠道拓展“托幼一体化”资源。
常州经开区
经开区将深入推进“卫生强基”行动计划和“民生品质提优行动”,坚持以提品质、增内涵为主攻方向,优化全生命周期民生服务,努力将群众的美好生活愿景变成幸福实景。
完成家庭医生优先预约上级专家号源对接,实现省“检验云”平台接入;以百姓需求为导向,优化村卫生室(服务站)服务内容,逐步实现“镇村一体化”;支持七院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省级儿童预防接种示范门诊、慢病筛防中心创建,完善区级卫生应急物资储备库,建成全市首个自动智能疫苗冷库;推进“经开区模式”婚检孕优一体化、“好孕行动”2.0版,扩大两癌筛查覆盖面,启动儿童孤独症筛查干预工作,深化“医养融合”“医育融合”“医防融合”,为“一老一小”制定家庭医生个性化签约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