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云科技自研“AI+产教融合大模型”
日期:02-26
本报讯(李垚 李颖) “我是一名高职院校电气专业的学生,尽管专业课成绩还行,但我性格有些毛躁,对行业了解不深,还有两年毕业,在学习方向和就业选择上我该怎么办?”近日,在江苏小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小云科技”)研发的“AI+产教融合大模型”前,记者以学生身份向大模型抛出了这一问题。不到10秒,大模型就给出了500多字的专项建议,内容包括目前电气行业相关待遇和技能考试政策介绍,以及如何提前规划学习、怎样寻求老师帮助和适合个人的行业介绍等。
“人工智能领域有两种大模型,一种是类似豆包、DeepSeek这样的通用大语言模型,还有一种就是我们小云目前钻研的行业应用大模型。前者以海量公开文本训练为基础,具备广泛的语言理解与生成能力,但缺乏对特定行业场景的深度适配;后者则要深度融合行业领域知识图谱与实时特征数据,解决现实问题。用通俗易懂的话说,行业应用大模型更看重‘现实’与‘数字’的结合。”DeepSeek在今年年初“火”了之后,小云科技创始人刘建刚最近几周一直很忙,几乎每天都有客户上门拜访。
不同于市面上火热的通用大模型的泛化路线,小云科技选择的是“做深做细”的差异化战略,做好行业细分领域的模型,“所谓行业应用大模型中‘现实’和‘数据’的结合,也可以说是‘硅基生命’感受我们‘碳基文明’的过程。”如何让行业大模型在虚与实之间无缝衔接,刘建刚继续用企业自研的“AI+产教融合大模型”举例,大模型会根据学生的性格特征、学习成果、项目经验,向其推荐合适的岗位,并向企业推送匹配度高的优秀人才。通过深度整合院校端、人才端和企业端资源,形成一个闭环的人才培养与输送体系,大模型甚至可以将企业内训课程与真实项目引入教学环节,与高校共建实训基地,为高校赋能,使高校培养的人才更符合企业和社会的实际需求,为学生们提供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就业机会。“从学生画像分析到为学生匹配入职,就是一个数字转向现实的过程,这也是行业应用大模型的独到之处。”
目前,小云科技已与全国30多所高职院校开展深度合作,建立了数万名学生的人才画像,今年还将完成10所院校大模型的实施。通过“AI+产教融合大模型”的帮助,小云科技让高职教育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动态数据采集、教育与实训、就业与再学习“一条龙”智能化育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