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2
星期日
当前报纸名称:常州日报

医生警觉救老人一命

日期:02-25
字号:
版面:第T03版:本地医讯       上一篇    下一篇

本报讯(刘进 七轩) 70多岁的祝老伯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房颤等多种基础疾病,多年前还放置了冠脉支架,需长期用药控制病情。祝老伯非常重视自己的健康状况,每年都会定期复查相关指标,期间专科医生也会反复叮嘱服用抗凝药物预防血栓形成和栓塞风险。

起初,祝老伯谨遵医嘱,但久而久之,他觉得自己没什么不舒服的,就把利伐沙班改成了拜阿斯匹林肠溶片。前些日子,祝老伯到市七院配药,向医生提起最近自己有时活动后感觉有点胸闷,不过休息后能够自行好转。

祝老伯的随口一提,引起了老年医学科副主任张丹的警觉。凭借多年的临床经验,并详细询问病史后,张丹提醒祝老伯,胸闷在临床表现上不重,也没有其他伴随症状,但结合其实际情况仍需提高警惕,不以为意的胸闷,也可能隐藏着巨大的风险。张丹建议祝老伯在门诊做初步筛查,必要时住院诊疗。

初步检查发现,祝老伯的D-二聚体值显著升高、指脉氧偏低,高度怀疑有肺栓塞可能。在和祝老伯及其家属充分解释沟通后,医生立即安排其住院治疗。住院后血气分析提示,祝老伯氧分压显著降低,不到正常值的一半,进一步查肺动脉CTA,明确诊断为肺栓塞。

肺栓塞风险极大,由于血栓堵塞肺动脉,会引起呼吸功能和肺循环功能障碍,一旦抢救不及时,致死率极高。市七院心内科团队立即为祝老伯采取抗凝、吸氧等一系列救治措施,经过数天治疗,患者已顺利出院。出院前,医生为其调整用药方案,叮嘱后续来院随访检查。

“该患者肺栓塞的主要原因,是他患有房颤,其重要并发症是血栓形成和栓塞。根据患者既往病史,结合血栓评分表和非瓣膜病的卒中风险评分表等,患者本应服用例如利伐沙班等抗凝药物,却自行改为拜阿司匹林肠溶片,导致出现房颤的并发症,继发肺栓塞。”市七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虞莺解释。

张丹提醒市民,房颤最重要的治疗环节之一便是预防血栓形成和栓塞。临床上会遇到未遵医嘱进行抗凝治疗的患者出现脑栓塞、肺栓塞等情况,严重者会因此失去生命。房颤患者须进行相关的量表风险评估,根据评估分值,规范制定治疗方案,患者务必遵守医嘱,切不可随意停药或更换药物。即便服药后出现不适,也应及时至医院专科就诊、调整方案,并定期复查和随诊。

链接

房颤是老年人最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疾病。年龄越大,房颤的发病率越高,80岁以上人群的发病率超过1/3。房颤的特征是心房不规则地收缩,导致血液在心房内滞留和淤积,加之心房扩张及左心耳存在等因素,使得血栓形成风险显著增加。血栓一旦脱落,将通过血液循环进入到其他部位,造成严重的并发症,如脑卒中、肺栓塞及全身脏器的栓塞。

房颤最主要的表现为心慌、胸闷气短、乏力、活动耐力下降,也有部分房颤患者心跳缓慢,表现为快速和缓慢的心跳交替发生,严重者可能会发生黑曚甚至晕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