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妇幼宣
心内科医生担负着打通“心路”重责,也是距离心脏最近的人,与时间赛跑是他们的工作常态。深夜的导管室,20斤铅衣下的手术服早已被汗水浸透。当监护仪重新奏响规律的心跳声,市妇保院·市一院钟楼院区心内科副主任王强摘下防护面罩,口罩勒痕下的笑容比任何勋章都更耀眼——这是属于心内科医生的高光时刻。
作为医院心内科的“六边形战士”,王强用23年职业生涯诠释着“医者”二字的重量。从急性心梗患者的“黄金90分钟”到慢性病管理的“生命马拉松”,这位被同事称为“拼命三郎”的医生,始终以铅衣为甲、导管为剑,在生死线上为患者开辟生的通途。
生死时速,因专业所以分秒必争
120救护车的鸣笛声划破寂静的夜空,一例重症急性心梗患者正经历一场生与死的考验,必须在90分钟内开通堵塞的冠状动脉,患者才有生的希望。王强接到急救电话,迅速起身,15分钟就从家中赶到医院导管室。这里的大门隔开了两个世界。
“肝素5000u静推、导丝通过、血栓抽吸、球囊扩张、支架植入……”王强深知“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心肌”。短短30分钟,他成功打通患者生命的通道,赢得了这场与死神的较量。虽然十分疲惫,可是笑容却在他脸上洋溢,他说:“每快一秒,就多一分生的希望。”正是这种与时间赛跑的紧迫感和挽救生命的满足感,让他始终坚守在抢救危重患者一线,成为患者心中的“生命守护者”。
心系患者,因担当所以获得赞誉
80岁的吴奶奶第三次躺在心内科导管床上时,颤抖的手紧攥着王强的白大褂:“王主任,我还能见到重孙毕业吗?”这位经历过两次心梗手术的老党员,此刻只是个害怕的普通老人。“您看这血管就像老树发新芽……”王强一边手绘示意图,一边耐心讲解。出院时,老人留下一封手写信:“他把病人的命当自家人的命来疼。”
这种“疼”延伸到了诊室之外。王强在平岗社区开设“名人工作室”,利用休息时间给居民进行健康宣教和义诊科普,帮助他们更好地管理心血管疾病。他的耐心、细心、贴心,让无数患者在病痛中感受到温暖与希望,也让他拥有了一大批忠实粉丝。“王主任医德高尚,医术过硬,他把病人当亲人、不提架子、不卖关子,全心全意为老百姓服务的精神值得学习和传颂”。朴实的言语传达出温暖有爱的医患关系,正是王强从医的追求。
使命履新,因责任所以精益求精
从医23年,王强先后帮扶市七院、陕西省安康市紫阳县人民医院。如今,王强肩负使命履新妇幼,对妇幼科室规划清晰而坚定:创建导管室,为心血管介入手术开辟专属“战场”;建设人才梯队,构建起专业高效、协作紧密的医疗团队;提升救治水平,强化团队对危重症心血管疾病的诊疗能力……王强更是肩负着筹建胸痛中心的重担,众所周知,胸痛中心是区域心血管疾病救治的中枢神经,建成后将大幅提升医院对急性胸痛患者的应急响应与救治效率,为患者赢得宝贵生机,有效填补区域的空白。
“梦虽遥,追则能达;愿虽艰,持则可圆”。王强坚信:“唯有始终践行医者初心,努力做一名有技术,有温度,有情怀,有担当的新时代医生,才能不负人民之健康所托”。新年伊始,王强以人才引进方式落户市妇保院·市一院钟楼院区。“未来,随着综合科室的全面发展,医院将实现‘大专科强综合’的战略目标,为全市孕产妇提供全方位、高质量的医疗保障,让城西居民在家门口也能享受到与市一院同质化的优质诊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