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2
星期日
当前报纸名称:常州日报

李承霞:厚厚的笔记,浓浓的情怀

日期:02-25
字号:
版面:第A01版:要闻       上一篇    下一篇

□本报记者 芮伟芬

2025年1月25日,采菱社区;

2024年11月20日,茶山街道;

2024年10月15日,红梅街道;

……

一本厚厚的笔记本,红色的封面上,烫金的“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北京”的字样很是醒目。翻开笔记本,时间、地点、群众意见和建议,记录详细,字迹工整。

从行业协会到劳动者驿站,从天宁区到新北区……她的接待遍布全市各地;从快递小哥到网络主播,从护工到检察官……她的倾听覆盖各行各业。这一行一页、一字一句的记录,生动展现了全国人大代表李承霞的履职足迹。

今年,是李承霞当选全国人大代表的第八年。为深入了解民情民意,李承霞设立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代表工作室,并把自己的联系方式公布在社区门口,固定于每月15日到工作室接待群众。7年来,28条滚烫的、来自群众的心声,被她带到了北京:取消农民工子女就学借读费、扩大农民工社保覆盖面、规范企业自主开展技能人才评价、为一线职工送健康体检、促进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等建议都得到了落实,多条建议被相关部门重点督办。2024年,她建议加强女职工权益保护;当年4月,全国总工会联合最高检、全国妇联发布公益诉讼保护“三期”女职工特殊权益等妇女儿童权益典型案例,以案释法,共同维护女职工特殊权益。

为听到更多群众心声,去年以来,李承霞将代表接待从固定式改成移动式,每个接待日去往不同的地方。她走进工厂,调研产业工人的职业发展困境与期待,组织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专场接待,也深入社区了解群众对养老、居住环境等的意见与建议。

“希望打通非公企业职工技能等级申报通道,也能评‘八级工’。”“企业目前只能评高级技工,再往上不知道该找哪个部门。”……笔记本里,产业工人职业上升诉求比比皆是。

这引起了李承霞的重视。2022年3月,“新八级工”职业技能等级制度出台,形成由学徒工、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特级技师、首席技师构成的“新八级工”职业技能等级序列,全国不少省份在企业中试点推行。“我深入企业调研了两个月,了解到当前能评‘首席’‘特级’的工种很少,试点企业的数量也有待增多。”李承霞说,让更多职工参评“新八级工”技能等级认定并享受相应待遇,才能激励更多人成为产业工人,才能培养更多高水平的技术工人,助力我国由“制造大国”成为“制造强国”。为此,她认真撰写了《关于扩大产业工人八级工覆盖面的建议》,为技能人才晋升鼓与呼。

去年,李承霞在市慈善总会成立了以她名字命名的爱心基金,首笔捐款5万元捐给一名快递小哥。因为没有保险,一场车祸让这名快递小哥全家陷入困境。在这名快递小哥遭遇的背后,是数量庞大、面临同样问题的新就业群体。

“平台买的保险,一年内只能理赔3次,超过就要自己承担,还要被列入黑名单。”“没有社保,每天都提心吊胆。”李承霞认真记下快递小哥、外卖员的无奈,调研形成了“关于完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保障的建议”。

再过几天,李承霞将又一次走进人民大会堂。带着精心准备的5条涉及产业工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职工生育保护的建议,她希望,她的履职能给更多的普通人带去更好的未来、更多的安稳和幸福。

记者手记

读着这一页一页的笔记,记者的眼睛有些湿润。

“我不够聪明,但我足够努力。”采访中,李承霞不止一次提起自己的农民工身份。20多年前,她懵懵懂懂来到常州,从服装生产流水线上一名剪线头、缝布片的辅助工做起,靠着锲而不舍地学习和努力,一路成长为全国劳模、全国人大代表。

勤奋、坚韧、有责任心,记者采访李承霞多年,发现这些特质在她身上始终没变。她给记者讲每件建议背后的故事,也不讳言初当代表参会时的稚嫩无措,“哭了一鼻子。”擦干眼泪,不认输的她用起了笨办法——不会,就学;不懂,就问。提不出建议,她深入群众,成立代表工作室,公布自己的联系方式;写不好建议,她自学电脑,提升学历和阅历;上会发言打怵,她逼自己当众演讲,直至再不怯场。

28条建议,是她认真履职的印记。李承霞用她的经历,生动演绎了奋斗的意义——平凡人、平凡岗位,也能成就不平凡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