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2
星期日
当前报纸名称:常州日报

天 心 月 圆

日期:02-24
字号:
版面:第A04版:文笔塔 乐享       上一篇    下一篇

作者于交河故城

作者于亚历山大凯特贝城堡

亚历山大地中海

2024年的巴黎奥运会,勾起了我尘封已久的法国记忆。

人到中年,常有朋友感叹,“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我倒不是这样的看法。诚然,20岁的巴黎和40岁的巴黎不是一回事,但经典足以引发不同年龄段的共鸣与思考。无论是巴黎圣母院、埃及金字塔、阿加莎的小说,还是丝绸之路。

亚历山大怀古

亚历山大,又名亚历山大港,由亚历山大大帝一手缔造并因此得名,是埃及仅次于开罗的第二大城市、也是埃及最大港口。亚历山大依傍着地中海,与爱琴海一衣带水,身在非洲、心在希腊。公元前47年,罗马元帅凯撒与埃及艳后克利奥帕特拉七世在亚历山大港约会。凯撒被刺身亡后,罗马主帅马克·安东尼也在此与埃及艳后相会。

细究起来,埃及艳后也是名副其实的希腊人。连凯撒都自叹不如的亚历山大大帝,则师从古希腊著名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在不断扩张马其顿帝国的过程中,亚历山大将埃及囊括其中。当罗马人攻占希腊时,马其顿帝国埃及行省的总督托勒密趁机宣布独立,并于公元前305年,在亚历山大建立了古埃及末代王朝——托勒密王朝。在西方古代史中,亚历山大的规模和财富仅次于罗马。今天的亚历山大,则融合了古希腊、古罗马、古埃及、阿拉伯等多重文化的精髓。

我的亚历山大之旅便从充满古罗马元素的“庞贝柱”开始。烈日晴空下,我凭吊了一番由罗马皇帝戴克里先建造的庞贝柱,便通过Google导航,穿过类似开罗哈利利集市的阡陌小道,抵达公元前留下的古罗马墓葬群——孔姆墓穴。当时,亚历山大属于古罗马帝国的管辖范围。孔姆墓穴内有许多古罗马墓葬风格的雕塑、纹饰,随便逛下便是1个多小时。从不见天日的螺旋古梯原路返回地面后,我用国际版滴滴打车去了始建于1922年的知名甜品店Delices。在这间希腊风格的甜品店内,能观赏到不同于罗马、希腊角度的地中海。从Delices出发,则可抵达法罗斯岛上的凯特贝城堡。

凯特贝城堡建于公元1480年,那时的埃及已是阿拉伯人的世界。因此,凯特贝城堡的神韵近似于开罗的萨拉丁城堡,有着伊斯兰教的经典结构。而凯特贝城堡的原址却是充满古希腊、古埃及特色的古代七大奇迹之一——亚历山大灯塔。凯特贝城堡一带,建有鳞次栉比的希腊餐厅。我随意选了一家。身着西服的侍者居然在座无虚席的间隙为我找到了一张临海的餐桌。这家餐厅是埃及行中最为精致考究的。譬如,他们在用作调料的柠檬外裹了一层相当于滤网的细纱,让柠檬汁挥洒得更均匀。

面朝波光粼粼的地中海,我恍惚回到了戛纳——埃及的物价、希腊的美食、南法的风情!

交河故城探幽

未曾想,埃及行回国后三个月内,我接连在山西博物院、大同博物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等多个场馆看到亚历山大的“身影”——在丝绸之路中,亚历山大浓缩成了沟通亚、非、欧最西端的一个小黑点。

丝绸之路凝聚着中华儿女的荣耀与热血。古称西域的新疆,便是丝绸之路的必经之路。这里,曾有36个古国,这里,曾因左宗棠的坚持而最终留在了中国版图。新疆赏杏行的第二天,我从乌鲁木齐坐高铁抵达吐鲁番。不同于乌鲁木齐冷冷的冰雨,处于盆地的吐鲁番春光和煦、杏花初绽。在全国重点文保单位高昌故城和交河故城之间,我选择了后者。西汉时期,自张骞“凿空西域”,开辟丝绸之路后,交河城便成为连接中原和西域的关键枢纽,充当了中亚、南亚乃至欧洲与中原文明交流的桥梁。

史料记载,交河源于西域36国之一的“车师前国”。车师国的国民则是印欧人种。车师初名姑师,是西汉的附属国,《史记·大宛列传》称其为临泽之国。交河城址位于吐鲁番市西郊10公里牙尔乃孜沟两条河交汇处30米高的黄土台上,因河水分流绕城而下而得名。公元前500年—200年,车师人建都交河。?汉朝时期,交河成为重要的军事和贸易中心。魏晋南北朝至唐代,交河城达到鼎盛。公元900年—1400年,由于战略位置突出,交河遭遇了连年战火,逐渐衰落。到了元朝末年,交河城毁损严重,被统治者废弃。

吐鲁番的干旱少雨,使交河故城保存得非常完整,留存至今的交河故城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延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的生土结构古代建筑城池。交河故城的建筑全部由夯土版筑而成,形制布局则与唐代长安城相仿。古城内大部分建筑物均用“减地留墙”的方法建造。

交河故城的建筑布局分为三大部分。其一为贯穿南北的一条中心大道,大道北端是一座规模宏大的寺院,以它为中心构成了北部的寺院区。其二是大道东区南部的大型民居区,北部为小型居民区,中部为官署区。其三是大道西区,除大部分民居外,还分布着许多手工作坊,颇似中国内地古代城市的坊。如果从空中俯视,交河故城就像一片大柳叶。

云冈石窟寻北魏

张骞出使西域,便有了后来汉武帝一句“天马徕兮从西极”。公元前126年,历经2次被俘、十多年的风餐露宿,几经生死的张骞回到了长安(今日西安)。不久后,在张骞搜集大量情报的基础上,汉将卫青和霍去病率军驱逐匈奴人,将河西走廊纳入了中国版图,也将西域纳入了汉王朝的管辖范围。

十多年前的炎炎夏日,我经金城兰州,过河西走廊抵达敦煌。在黄沙漠漠的莫高窟,在黄河饮马的武威,遥想“马踏匈奴猛少年,奔袭千里过居延”。十多年后的茫茫大雪中,我在山西大同,一站式领略了河西走廊、丝绸之路文化交融的集大成者——云冈石窟。

如果没有汉王朝的厉兵秣马,就没有河西走廊、丝绸之路;如果没有北魏的胡汉融合,就没有李白绣口一吐的半个盛唐;如果历史长河中缺失了汉唐两代,无法想象中华民族的巨大损失。

公元398年,北魏开国皇帝拓跋珪迁都平城(今日大同),正式称帝。460年,文成帝命沙门昙曜在大同西郊16公里处的武州山南麓兴建云冈石窟。云冈石窟的开凿历经北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等朝代,现存主要洞窟45个,大小窟龛252个,石雕造像59000余尊。其中,大部分洞窟在北魏孝文帝元宏迁都洛阳前完工。在云冈石窟的第9窟,我发现了希腊式犍陀罗艺术的雕塑风格。当时,亚历山大大帝一路东征至印度北部,将希腊艺术带到了南亚。就此,印度的佛像糅合了古希腊的雕塑风格。这一造像风格又随着北魏佛教的兴盛,顺丝绸之路、沿河西走廊从中亚、新疆传入了中原,传到了云冈。除了希腊元素,在第9窟中还能看到印度湿婆、波斯拜火教的影子,如门洞上三头六臂的骑牛护法,佛像上的火焰纹等。

2023年,我在湖南博物院参观了马王堆出土的镇馆之宝“飞衣”和墨西哥特展中已然消失的玛雅文明。2024年,我在埃及博物馆看到了世界级珍宝——神秘法老图坦卡蒙的黄金面具,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看到了中国古代著名干尸“楼兰美女”。据说,玛雅文明的巅峰期是远早于商代的,他们有祭祀文化、雨神崇拜、玛雅文字、二十进制数学等文明结晶。3000多年以后,多少文明隐入尘烟,多少民族销声匿迹。唯有华夏子民依然生活在这片土地上,唯有华夏子民依然能通过《诗经》《山海经》等典籍触摸到数千年前先祖的记忆。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八王之乱、侯景之乱、衣冠南渡、竹林七贤……那样一个充满烽火与流星、英雄与白骨的时代早已远去。而汉唐气象、魏晋风华依旧铭刻在每一代华夏人的DNA中。

“艳骨已消黄壤下,荒坟犹在翠微间。”唯大佛拈花微笑,如金字塔般无惧时间。在著名的昙曜五窟第20窟的露天大佛“释迦坐像”前,我不由双手合十。冬日的华北旷野上,自有华枝春满、天心月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