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产业工人中大力发展党员建强“战斗堡垒”
日期:02-23
□本报记者 唐文竹 通讯员 常组宣
新春伊始,位于金坛区华罗庚高新区的飞荣达科技(江苏)有限公司已经开足马力生产。企业的EHS工程师冯小燕干劲十足地说:“去年12月,我光荣地成为了一名预备党员,当然要以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投入工作,不负组织的信任,成为一名真正的‘先锋’。”
该公司坚持“党建+基建双轮驱动”理念,努力把产业工人中的技术能手、青年专家、优秀工人等更多地吸收到党组织中来。公司党支部副书记、基建部经理陈德俊告诉记者,党支部成立5年来共发展了19名党员,其中14名来自生产岗位。“在生产一线培育更多红色力量,影响带动职工队伍整体发展,也能充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和上进心。”
华罗庚高新园区也主动为企业“支招”。园区组织人事局制定“积分制”考评办法,帮助各党支部对员工的入党动机、政治觉悟、作用发挥、日常表现、理论学习、遵章守纪、参加活动、完成任务八个方面进行定性或定量打分,作为发展党员的参考依据,便于企业更精准地在生产一线发现先进、发展党员。
推动高质量党建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近年来,我市持续加大从产业工人中发展党员的力度,全面推动产业工人党员队伍扩量提质。
记者从市委组织部了解到,我市依托市、区、镇(街道)三级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联席会议机制,充分调动工会、组织、工信、国资等21家成员单位力量,建立产业工人党员“三级联动、双向培养、单列计划”制度。其中,我市建立了涵盖全市135万名产业工人的发展党员“信息库”,入库管理入党申请人7000余人,入党积极分子数量动态保持在5000人左右。同时建成了产业工人发展党员联系点1185个,按需配备党建指导员,通过日常提醒、定期走访、驻点指导等方式,动态调度企业发展党员情况。
为实现“多中选好、好中选优”,真正彰显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我市还以4132家“1650”现代产业体系涵盖企业,特别是560家“筑峰强链”企业为重点,梳理出重点企业储备清单;以获评全国、省、市“劳动模范”“五一劳动奖章”“大国工匠”等荣誉的产业工人为重点,建立起先进典型储备清单;以在全国、省、市劳动竞赛、技能比武、科技攻关中涌现出的急需紧缺技能人才为重点,建立技能人才储备清单。“对照‘三类储备清单’,我们加大工作倾斜力度。”市委组织部组织一处相关负责同志告诉记者,2024年,全市新发展的产业工人党员中,超九成来自这三张清单。
一组数据足见成效——
江苏恒立液压股份有限公司近5年发展的19名党员中,产业工人有17名,占比达89.5%;柳工常州机械有限公司近5年培育发展的44名党员中,产业工人有43名,占比达97.7%;常州星宇车灯股份有限公司近5年新发展党员20人,全部为产业工人……
产业工人党员力量不断壮大,建立在生产一线的“战斗堡垒”更加坚固,越来越多的先锋模范激发起干事创业的不竭动力和强大合力,有力推动企业生产提质增效、带动产业发展持续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