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头麦鸡
灰背鸫
北红尾鸲
普通鵟
针尾鸭、白眼潜鸭等 图片由观鸟爱好者“冷山”提供
□本报记者 凃贤平
“往年,有很多冬候鸟来这里过冬。”13日,在“网红”观鸟点——郑陆镇黄天荡湿地公园,观鸟爱好者“扭纹柴”看到,三三两两的野鸭在湖中游弋觅食。根据他的经验,至少有4种野鸭:斑嘴鸭、绿头鸭、赤膀鸭和针尾鸭。
在“扭纹柴”眼里,湿地公园是守护生物多样性的绿色屏障。这不,他在岸边的矮灌木上发现了黑色和橘色为主体、翅膀上有白斑的北红尾鸲。在芦苇丛和高杆树上,发现了棕背伯劳、白鹭、灰头鹀、喜鹊等一众鸟儿在活动。
“扭纹柴”说,其中有些鸟是我们一年四季都能见到的,叫留鸟,比如喜鹊、棕背伯劳等。而有些鸟则只有在秋冬季节才会出现,是冬候鸟,比如北红尾鸲、灰头鹀以及大部分雁鸭等鸟类。
根据常州观鸟团队长期统计数据,截至2025年1月,常州观测到总鸟种数有387种,而其中冬候鸟就有112种。所以每年冬候鸟的到来,都会引起观鸟爱好者的极大关注。
近年来,随着生态环境的日益改善和观鸟人群的逐渐增加,每年都会有新的鸟种以及相对罕见的鸟种出现和被发现。比如今年1月,观鸟爱好者“diyuke”在天目湖湿地公园观测到了一只白鹤,这是继2022年11月观测到4只白鹤后的第二笔记录;今年1月,观鸟爱好者“青青子衿”在奔牛镇观测到了较少见的冬候鸟丘鹬。
“戴菊、东方白鹳、凤头麦鸡以及各种鹀类、雁鸭类和鸻鹬类……这些罕见或少见鸟,听名字就觉得高级,有些不是想见就能见到的,既要有实力,又要有运气加持。”“扭纹柴”说,而其中的很多,想看到它们并不难,因为有很多冬候鸟就在我们身边。在小区散步时,发现有北红尾鸲出现了,那就意味着冬天要来了。如果到湖边去,就有邂逅小天鹅的可能。而湖中一大群的黑色身体,白色额头的,叫白骨顶。那一群群的雁鸭更会让你知道,原来数鸭子真的很难数得清……不仅数量多,而且还各种各样。
每年,观鸟爱好者团队都会组织数鸟日、越冬水鸟调查、过境猛禽监测等一系列鸟类观测和调查活动,通过这样的活动,让更多的人通过观鸟来了解鸟类,进而可以参与到观鸟和保护野生动物、保护大自然的活动中来。
随着近来天气逐渐转暖,在常州越冬的候鸟也感受到即将到来的春天气息。这些陪伴市民几个月的冬候鸟将会分批离开常州,一路向北。它们大部分飞往我国东北地区的繁殖地,或者更北一些的地方,最远会到达北极苔原附近。
冬候鸟,顾名思义就是秋冬季节到一个地方越冬,而到了春夏季节就离开的鸟。“所以,当我们看到它们逐渐北飞时,真正的春天就到了。”“扭纹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