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溪湿地公园
□本报记者 杨成武 通讯员 张芸
“绿江深见底,高浪直翻空。惯是湖边住,舟轻不畏风。”记者近日漫步在长荡湖畔,金坛先贤、唐代诗人储光羲的《江南曲四首》所描绘的美景重现眼前。以山为纲、以水为脉,金坛将幸福河湖作为一项重要民生工程打造,成果逐渐显现。
“穷山洼”变成“聚宝盆”
几年前,金坛区薛埠镇仙姑村的李月华退休回乡时,家门口是一条臭水沟。近年来,仙姑村投入上亿元资金建设美丽乡村,将小微水体与附近塘坝、水库连通,打造梯级水坝景观。如今,到了雨天,山坡、水库水自然流入小微水体,形成一道“瀑布”。村民们开窗见山、临河听水,享受悠然田园生活。李月华看到了商机,在仙姑湿地公园旁办起了农家乐。
仙姑村因水而美、因水而富,走上“水利+旅游”融合发展之路,入选中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拥有农家乐26家,是集水文化展示、生态旅游、休闲度假于一体的特色村。去年国庆长假期间,仙姑村“瀑布”、湿地公园成为网红“打卡点”。
仙姑村小微水体治理是金坛区幸福河湖建设的缩影。2024年,金坛区将30条市级幸福河湖建设和21个小微水体整治提升纳入“丽景金沙”民生实事项目,对镇村支浜进行生态提优,在全区开展“大中小微”连片治理,打造百姓家门口的“微景观”。
“幸福河湖”变成“幸福源泉”
夜幕降临,随着一曲《泉水叮咚响》,欢快的广场舞准时在直溪湿地公园拉开序幕。村民董阿姨见证了湿地公园从无到有的建设过程:“几年前,这里的河道被杂草、垃圾塞满,可以用‘一潭死水’来形容。如今,湿地公园内不仅可以跳舞,还可以散步、健身和休闲。”
直溪镇将幸福河湖与湿地公园建设相结合,公园面积30万平方米,其中水域面积就达16万平方米,成为周边居民休闲散步的好去处。
“湿地公园建设与鲍塘河整治相结合,通过河道疏浚、圩堤加固等工程措施,提高防洪标准。沿岸还种植了狗牙根草坪护坡,增强景观效果。”在直溪镇从事多年水利工作的魏东说,这样既改善了区域水环境,又确保了下鲍塘圩内群众的生命安全。
“我们组建了一支7人的保洁队,对湿地公园实施常态化保洁,对发现的问题及时上报并解决。”直溪镇人大主席徐海平是鲍塘河镇级河长,他说,直溪镇把湿地公园纳入镇级河道长效管护范围,定人定时定点巡查和数字化监控相结合,加大了巡查力度。
“提醒函”变成“履职辅导”
在幸福河湖建设中,金坛区坚持政府主导,强化部门联动,打好碧水保卫战,提升重点河道水环境质量,先后建立起“河长制+纪委监委”“河长制+检察长”“河长制+人大”等工作机制。
近年来,金坛区加大河长履职督查力度,对河道巡查中发现的问题,除由区河长办开出“提醒函”,还强化区“攻坚办”“河长办”联动,对新任河长、履职中发现问题的河长进行“一对一”和“面对面”辅导,及时提出存在问题并限期整改到位。
2024年,金坛累计投入700万元建设幸福河湖和整治小微水体,并聘请第三方单位开展季度考核评估,升级河湖长制信息化管理平台,完善“空地一体”巡航数据采集应用系统,建立“河湖有巡查、举报有奖励”公众监督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