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恒新材料:留人,用“薪”更要用心
日期:02-19
开栏的话
就业,一头连着民生冷暖,一头连着经济发展。在国际环境严峻复杂,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的今天,关联着千家万户的就业已然与经济发展深度绑定,成为社会的“定盘星”“压舱石”。在这时代的浪潮中,企业承载着群众对于就业的殷切期盼,托举起万千家庭,为经济社会繁荣发展持续贡献力量。本报《新钟楼》今起开设《立稳“定盘星” 筑牢“压舱石”》专栏,关注钟楼企业如何不忘初心,用一个个岗位、一份份安稳,为民生兜底,为经济添翼,写就一个个充满希望与力量的就业故事。
□记者 王淑君 通讯员 王文雅 陈莉
招人固然重要,但留人更重要。
常州钟恒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钟恒新材料”)是钟楼区用工最为稳定的企业之一。公司外省员工约占员工总数的70%,但每年用工、留人却都很稳定。让我们一起看看他们是如何招到人,又留住人的。
“10年前刚进公司时,我是最基层的设备保障科一名普通员工,这10年在公司的不断培养下,我个人事业提升很快,现在已经是总经理助理,如今老婆孩子都跟我一起在常州落户安家。”上午8时,钟恒新材料设备总助王远开车送孩子去钟楼区第二实验小学上学后,来到3公里外的公司上班。32岁的他目前已经是公司最年轻的高管。其实如王远一样,在钟恒新材料,有很多员工随着公司的壮大、发展,在常州钟楼安家。
“待遇留人、情感留人、环境留人、培养留人、发展留人,这就是我们公司一直以来发展稳定的致胜法宝。”钟恒新材料总经理陈勇介绍,公司从2003年来钟楼扎根至今,已经有300多名员工,每年用工情况都很稳定。“大家之所以能一直待在我们企业,我觉得不仅要用‘薪’,更要用‘心’!”
“最好的年华遇到最好的公司!”
2014年,刚刚从学校毕业、年仅21岁的王远进入钟恒新材料。“我在最好的年华遇到了最好的公司!”回忆起一路走来的经历,他很感慨。王远说,他不是常州本地人,老家在徐州,最初到常州工作还是有很多顾虑,但公司的人才通道很吸引他。
“在这里有一股积极向上的氛围,时时鞭策我们。”王远说,他在公司的一次培训会上,听到了来自钟楼的全国劳模高志结的故事,深受鼓舞,“他用自己的技术给企业带来效益,也为我们蓝领工人赢得了尊严。”在公司支持下,王远埋头钻研技术,设计了“双增双节项目”,为公司效益带来了增收,也从普通设备科员工成为主任工程师。
“我从考工程师到技术提升,离不开公司的培训和指导,生活中也离不开公司的支持。”王远说,2019年,就在他工作的上升期,徐州工作的妻子希望他辞职,回当地工作,但公司得知情况后,不仅给他申请了房贴,还帮他把妻子接到常州,并给孩子联系了就读的学校,解决了他的后顾之忧。
“终于找到实现价值的平台!”
程刚是一位“95后”,他从河南科技大学毕业后,在浙江一家化工企业做销售,收入不错,但一直很想学以致用的他,还是在2022年向钟恒新材料递了简历。
“我大学学的是材料化学,一直想找个专业对口的工作,面试了很多企业,他们还是给我销售岗,但钟恒在听了我的想法后,技术研发部给了我一个机会。”程刚告诉记者,他一进公司就参与了新产品的材料研发,其中包括用于光学系统的薄膜材料,让他找到了自己的价值感。
从纸上谈兵到真正进入产品研发,这种成长让程刚找到了自己努力上进的方向,也让他对未来的职业发展充满希望。
“人性化管理才有家的感觉!”
“我也曾在其他公司待过。但在钟恒,我才感受到公司是员工的家。”钱雪良也是一位在公司工作了10多年的老员工,他告诉记者,作为“70后”员工,他觉得钟恒特别有人情味。
“以前我们一线工人,要请假很难,各种规定很苛刻,但钟恒是一个很有人情味的公司,基本上正常流程就能请到假,而且也不会随便对员工进行处罚。”钱雪良目前是分切班组的组长,不仅收入稳定,而且还买了私家车,日子过得越来越好。
“我们薄膜行业现在处于调整期,内外部压力都比较大。但是员工总要养家糊口,我们会积极拓展市场,扫除员工的后顾之忧。”总经理陈勇表示,2023年,钟恒新材料双向拉升聚酯薄膜新项目上马,产线至今都稳定运行。面对行业压力,公司迎难而上,立志于在研发、创新上寻求突破,积极寻找新的市场,不主动裁任何一位员工。他介绍,目前公司不仅给员工每年发放13薪,而且逢年过节、员工生日都会有福利礼包,尽量满足员工各方面的生活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