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3
星期一
当前报纸名称:常州日报

观点集结

日期:02-19
字号:
版面:第A03版:文笔塔       上一篇    下一篇

自DeepSeek横空出世引发热潮之后,追问“为何是杭州”,成为近日不少城市的动作。实际上,很多城市在优化营商环境、激励创新方面都有独到之处,不必一扬一抑。对表、对标进行比较,目的都是自我提高。追问“为何是杭州”,是为找到优秀的共性,也是基于共性再发挥城市的个性。我们期待在追问“为何是杭州”的过程中,能挖掘出不同的城市资源禀赋中的优点、比较优势里的强项,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径,而不是急功近利的模仿。事实上,是一种长期主义托举着杭州的赛博科技的前途远大。“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不同城市要坚持长期主义,坚持因地制宜做对的事情,看准了就不动摇,不纠结,顺势而上,稳健前行,厚植创新的土壤,就迟早会迎来自己的新机遇、新赛道。

——栗中西

有人说,“AI几乎让所有公众号都失业了”。虽然夸张,但并不完全是一句玩笑话。但是,在承认AI写作能力非人类所能及的时候,它的作品却又让人隐约感到一丝“不适”。就拿《哪吒2》的影评来说,AI说的都没错,都很好,但也并不能为我们提供新的思路、角度,不能启发大家做更深的思考。AI的作品更像是中学语文考试里的标准答案。当我们感到AI的作品终究缺少一点“创造力”或者“突破性”的时候,其实更应该问的是自己——我们是否已经太习惯于用“套路”来写作,太满足于某种“格式”?我们之前写下的文字,是否本就是千篇一律、可有可无的产品?由此引发的思考就是,写作的本质到底是什么?就此而言,写作或许应该是生活本身,甚至应该就是人类本身。它由语言组成,但并不属于语言,不属于机械化的文字自我繁殖。因此,真正的写作者永远不可能失业。AI写作能力的飞速进步,带来的或许不该是“恐慌”或者“反感”,而是对写作背后的人文精神的再次呼唤。

——李勤余

近日,“班主任寒假家访遭各种理由拒绝”上了全网热搜榜,引发持续热议。“家访遭拒”现象实际上表明,不少家长已经觉得,为家访耗时耗神“不值”。教师上门家访有无必要?答案显然是肯定的。《关于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的意见》要求,班主任每年至少要对每名学生进行一次家访。问题是,落实中出现了变形走样。比如指标性考核“一刀切”,拍照或视频“过度留痕”,搞得家访沦为形式主义。改变“家访遭拒”现象,要从去除形式主义做起,用真心沟通提升家访实效,让家长感到“值得”。网络为家访提供了便捷途径,但“键对键”无法取代“面对面”,因为教育不等于教材和课堂,而是点亮人,课外交流不可或缺。家校共育越深入,高质量家访越重要。家长也要自觉纠正偏见,支持和配合务实式家访,和老师共同做好家校共育这篇大文章。

——刘根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