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殷雯馨
一排灰色的机能风工装,垂坠质感让人一眼看出布料的高级,内缝合的荧光绿条纹更显潮流——这不是哪家户外运动潮牌的橱窗,而是位于湖塘镇的江苏科旭纺织科技有限公司防割服展示台。
总经理何英杰穿上防割服,掏出一把锋利的弯刀在身上用力刮了几下,“不用担心,怎么划都不会破”!这件神奇的防割服,连续两年获评年度十大类纺织创新产品,远销美国、日本、东南亚等国家。而在20年前,科旭纺织还只是一家专营棉线纱线的纺织企业,质量过硬但科技含量不高,生意不错但与全球市场无缘。
“2009年我加入公司后,第一时间招聘行业中有经验的年轻人成立新部门,想在行业中闯出一条新路。”何英杰回忆说,当时摆在团队面前的第一道难题就是“找到创新方向”。“核心在于信息差,我们从现有的订单中发掘客户的潜在需求,又通过产品使用场景的考察来拓展思路。”
何英杰团队发现,当时的工作手套夏天闷、冬天冷,穿戴很不舒服。于是,他们研究出新材料短纤维HPPE手套纱线,用这种纱线做成的手套耐磨性、舒适度都大大提高。“当时只有欧洲有这项技术,我们花了半年时间做成了全球第二、亚洲第一,赚到了第一桶金。”
随后,科旭纺织在创新之路上一发不可收拾,结出累累硕果:全球首家芳纶/HPPE GRS再生认证企业、全球首款高纳米硬度短纤防割手套、全球首家再生芳纶碳足迹认证……多项“第一”收入囊中;车用耐高温基布、防切割纱线、抗电磁服装……深耕工业方向和防护方向需求,十几年间上百款新品下线,2024年实现销售额2.5亿元,海外市场占比高达45%。
“没有式微的产业,只有找不准需求的企业。”在日前召开的湖塘镇“新春第一会”上,何英杰作为纺织类企业代表充满信心地发言。
创新高速度,靠的是产学研高协协同。在科旭纺织的实验室,来自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智能纺织与材料学院的博士张春花,正在与员工一起推进涤纶改性纤维的研发。在上周成立的湖塘纺织产业科技创新中心揭牌仪式上,张春花被聘任为首批博士团成员,这也意味着校地企合作开启了新篇章。“我们本来就与常州纺织学院、苏州大学、东华大学等院校紧密合作,创新中心的成立,让我们更加充满信心。”何英杰说。
湖塘镇纺织业历史悠久,素有“日出万匹、经纬天下”的美誉,被评为“中国织造名镇”。冲破产业周期,科旭纺织韧性向前,踏出一条坚定的转型之路。向高,锚定全球市场创下各项“全球第一”;向绿,积极搭建绿色工厂与低碳再生原料;向智,知识产权进行数字化认证记录。从“苏南织造”到“全球智造”,为走稳走好高质量发展的“武进节奏”注入了活力。高岷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