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姜小莉
2月7日,常州青少年民族乐器代表团结束为期7天的日本文化交流之旅,满载感动与友谊回国。这场以“东方韵律 青春共奏”为主题的活动由常州市国际交流中心组织,36名青少年音乐使者走进日本友城所泽市和高槻市,通过音乐演出、校园互动和社区交流,架起中日文化交流的桥梁,写下中日友谊的青春注脚。
以乐为媒:当江南丝竹遇见东瀛和风
音乐是中日两国共同的文化瑰宝,也是跨越国界、交流互鉴的桥梁纽带。
2月3日晚,所泽市EMI TERRACE剧场内座无虚席。常州青少年民族乐器代表团以一曲《江南情韵》拉开首场演出序幕,二胡、琵琶、竹笛等传统乐器交织出江南水乡的婉约风情。随后,《赛马》的激昂旋律将观众带入骏马奔腾的草原,《空山鸟语》以灵动的音色描绘出空山幽谷的生机。代表团不仅演绎了《茉莉花》《喜洋洋》等中国经典,还献上日本名曲《荒城之月》与《幻化成风》,赢得阵阵掌声。
“中国民族乐器美妙的音色回荡在整个会场,打动了我们的心弦!”所泽市国际友好委员会委员长市川雅巳说。
返场环节,在观众的热情相邀下,乐团又加演了《喜洋洋》,为在场观众送去中国春节的祝福,经典的日本曲目《北国之春》更是引起观众强烈共鸣。
演出结束后,观众们久久不愿离场。“音乐让我们的心更加贴近,友谊让我们的未来更加美好。”所泽市市民山下智子感慨道。
跨越时空:廿八载重逢续写佳话
常州青少年民族乐器代表团在所泽市不仅奉献了一场精彩演出,还传出一段佳话。
78岁的吉田健次特意来到演出现场。他拿出一张边缘泛黄的合影照片,讲述了尘封28年的“常州缘”。
1996年,常州市第一次派遣青少年民族乐器代表团到所泽市演出,吉田健次当时担任宣传部门记录员。“我第一次听到《江南情韵》时,就被它的魅力深深感染。”吉田健次回忆说,演出结束后,他就迫不及待找到当时的代表团领队,并与中国的小表演家们拍下珍贵的合影。
看到照片,现任乐团指挥刘弦十分惊喜。老人展示的合影里,正是8岁的他。28年前,他抱着半人高的二胡,身旁站着的是年轻的吉田健次。“看到中国文化受到日本当地民众喜爱,感到非常骄傲,希望这样的文化交流活动再多一些。”吉田健次激动地表示,此次听说常州青少年民族乐器代表团团再次造访,他特地带着老照片,偕夫人来到现场聆听美妙的中国民乐。作为中国民族音乐的粉丝,老人重温当年的丝竹声,内心依然充满了感动。
两人的重逢,成为中日民间情谊的鲜活缩影。
都市交响:友城深耕架文化长桥
文明互鉴,中日友谊持续绵延。
2月5日,常州青少年民族乐器代表团走进高槻市柱本小学,与该校学生乐团开展了一场“中西乐器对话”。
中国民乐与西洋管弦乐同台合奏,孩子们从羞涩到欢笑,迅速打成一片。柱本小学六年级学生佐藤美咲兴奋地说:“这是我第一次接触二胡,它的声音非常特别,拉起来很有趣!”临别时,常州团员送上了精心准备的礼物,双方约定保持联系,期待再聚。
“这样的文化交流不仅让孩子们开阔了眼界,也让他们对中国的文化与艺术有了更深的了解。”高槻市教育局局长田中宏说。
“音乐是一种无需翻译的语言,它能让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产生共鸣。”常州青少年民族乐器代表团团长孙志刚说,这次日本之行,不仅带去了中国的音乐与文化,也收获了许多感动与友谊。
据悉,自1986年启动友城建设以来,常州已与全球27个国家的53个城市缔结友好关系。此次日本行正是“友城+”文化交流品牌的实践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