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3
星期一
当前报纸名称:常州日报

奋笔书写高质量发展的“武医答卷”

日期:02-18
字号:
版面:第T01版:常州新闻 健康       上一篇    下一篇

□本报记者 刘进 通讯员 李婷

1月31日9时15分,一声响亮的啼哭传来,打破了产房里的片刻安宁,2025年武进人民医院南院首个“蛇”宝宝诞生了。春节假期里,另外8个“蛇”宝宝陆续顺利降生。这份幸福背后,是产科不断提升的专业技术和贴心服务,更是医院推动高质量发展、增强民生保障能力的结果。

过去这一年,武进人民医院乘势而上,全速迈进高质量发展快车道;南北两院“一体两翼”、双核驱动;成功升格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实现医院国家级科研创新平台零的突破……这一年,武进人民医院实效更高、实力更强、势头更劲!

旧岁已展千重锦,新年再进百尺竿。2025年,武进人民医院将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树牢“崇尚实干 勇争一流”鲜明导向,不断挖掘潜力、优化结构、提升内涵,全力开辟高质量发展新境界。

一体两翼双核驱动 南北格局焕新前行

82岁的退休教师胡先生,在新年之际写了一封感谢信。之前因为疝气,他在武进人民医院南院普外科顺利完成手术并出院。

“新病房整洁宽敞、阳光明媚……医生开刀加班到晚上七八点钟,还到病房查看重病人,星期天早上也来查房……我年龄大,护士特地将术前注意事项一条条写下来,重要之处还用红笔标注。”胡先生在信中写道。这份由衷的谢意,被胡先生以“12345”热线电话的方式,传递给了医护人员。

胡先生的健康之旅,得益于南院二期新大楼的正式启用。在全新的南院院区,10多个病区陆续投入使用,医院专家、学科带头人常年坐诊,为患者提供优质医疗服务。

在巩固提升医疗水平的同时,南院加快推进智慧医疗建设。在候诊区,电子叫号系统确保就诊有序、候诊安心;住院病房内,电子大屏取代手写白板,与房间门口、病床旁的屏幕互联互通;诊室里,检验、超声、影像等检查检验结果互通共享……有效提高诊疗效率,为患者就诊提供方便。

此外,南院还大力优化就医环境。一楼大厅的一站式服务中心,不仅融合多个职能部门功能,让患者办理业务不再来回奔波,还设置了免费中药养生茶服务点,让市民切身感受就医温度;病房内,每个病床单独设灯,卫生间内增设紧急呼叫系统、防护防摔设施……

以“南院做强做大 北院做优做精”为目标,武进人民医院全速迈入“双核驱动 协同发展”的发展之路。2024年,“幽门螺杆菌规范化诊治门诊市级示范中心”在北院授牌。作为一项全国性项目,该中心落地武进人民医院,凸显其消化内科在幽门螺杆菌规范化诊治中的优势及专业性。北院还率先试点“无陪护”病房,助力患者家属减轻陪护负担,满足多样化护理需求。同时开设“互联网+”护理服务,为有居家护理需求的特殊人群,提供院内外同质的优质护理服务,让优质护理资源从医院走向社区、家庭……

武进人民医院对南北两院实行同一团队、统一标准、统一考核的医疗质量及安全管理,为常武百姓就医提供更好幸福感、更多获得感。

按病就医精准诊疗 打造特色专病门诊

前些日子,陈先生发现父亲一侧手脚活动起来没以前灵活了,便带他到武进人民医院就诊。该挂哪一科呢?陈先生焦急地询问工作人员。“脑血管专病门诊,今天正好有!”陈先生连忙带父亲赶了过去。

之后,患者确诊为脑梗死,被立即收治入院。“天气变冷后,脑血管病高发。如果救治及时,多数患者的神经功能可以明显改善,甚至完全恢复;一旦就医不及时,致残率、死亡率是很高的。”脑血管专病门诊主任医师张金表示。

张金此前一直在神经内科坐诊,他发现,患者中脑血管病占比超50%以上,成为神经内科的头号疾病。脑血管专病门诊的成立,可以为患者提供脑血管病规范化和个体化治疗,进行脑卒中危险因素早期干预和精细化管理、多学科联合治疗,更加有效防治脑血管病。

刘女士体检时发现,骨量在下降,血脂三项也开始超标。而且,容易引发动脉粥样硬化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也已超标。“我爱锻炼,不爱吃大鱼大肉,又注意补钙,怎么还是出了问题?”她很是不解。在武进人民医院更年期门诊,她找到了答案。“女性更年期雌激素不断减少,容易发生情绪波动,还会导致其他疾病的高发,比如代谢系统改变所致的‘坏血脂’升高的情况。”医生介绍。

“院有专科、科有专病、病有专医”,武进人民医院积极统筹优质医疗资源,发挥专业学科优势,拓展门诊诊疗服务,打造特色诊疗模式,陆续开设十余个专病门诊,既方便患者“对症挂号”“按病索医”,又提供了精细化、专业化诊治服务,受到患者称赞。

科研创新耕耘不辍 人才培育蓄积动能

55岁的张先生患有右肾输尿管结石,在完成了输尿管软镜碎石取石和输尿管支架置入手术后,已无明显尿频尿痛。之后的复查发现,尚存残余碎石。

“原来的办法是让患者跑一跑、采取一定的体位,比如头低一点、脚高一点,争取排出去,但是不够精准。”武进人民医院副院长、泌尿外科主任医师史红雷介绍,“我们不断钻研,琢磨怎么让碎石在一定体位和角度下,利用重力作用从肾脏来到输尿管,再排到体外。”

在结合了CT扫描、三维图像重建、数学模型、数据推导和软件开发等方法,经历了研发、挫折、改进等考验后,史红雷带领团队终于实现了突破——多镜联合序贯三维立体排石治疗复杂性肾结石,并获评常州市医疗突破关键技术。张先生就是这项新技术的受益者,碎石顺利排出体外,结石典型症状基本消失。

不断提升科研创新水平,助推诊疗水平再上台阶,三维立体排石技术只是一个缩影。2024年,武进人民医院申报的“常州市外泌体基础与转化应用重点实验室”,列入常州市重点实验室认定名单,医院科研平台建设取得新突破;肿瘤科“消化道肿瘤诊疗新策略与临床转化应用”项目,荣获江苏医学科技奖三等奖,成为该获奖项中唯一一项由县区级医院牵头完成的成果。此外,16个专科通过市级临床重点专科复评,医院成功入选江苏省糖尿病足专病联盟县(区)级中心及建设单位,成为常州市治疗糖尿病足的牵头单位。

人才是医院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武进人民医院坚持内培外引两手抓,2024年,医院先后选送科室骨干赴香港玛丽医院、美国德州安德森肿瘤医学中心、英国圣乔治医院、英国伦敦大学附属医院访学研修。此外,完成两批高层次人才引进,入选年度常州市十四五卫生健康高层次人才工程拔尖人才1名,“龙城医星”青年科技人才托举工程1人;武进人民医院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升格为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成为江苏省县区级公立医院中首家独立获批的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肿瘤科成为全区首个市级医学重点学科。

优质资源下沉基层 百姓健康更有“医”靠

每个星期二,都是厉晓龙赶赴湟里的日子。刚走进武进第四人民医院(前身为“湟里卫生院”)的大楼,当地患者便热情地和他打起了招呼。作为武进人民医院大骨科主任,厉晓龙在湟里定期坐诊多年,最近又在诊室增挂了武进区政协委员名医工作室的牌子,持续为紧密型医联体建设贡献专业力量。

前不久,厉晓龙刚在湟里为患者进行了内外踝骨折的手术。以前,这类疾病的患者常常赶往市区医院,现在,他们选择在家门口的医院完成手术。武进人民医院将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有力提升基层医疗水平,长久造福当地百姓。

顾先生家住杨桥,因为老伴肋骨处生了褥疮,他们到前黄镇的武进第五人民医院就诊。在和武进人民医院共建的骨科联合病房,老伴顺利完成了负压封闭引流术。“方便又省钱,现在乡下医院也蛮好的。”老顾很高兴。

在西湖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位患者被发现心电图异样,接诊医生立即联系武进人民医院专家,展开医共体远程会诊。之后,医生为患者针对性用药,并及时转诊至上级医院。之后的检查发现,患者右冠状动脉近端已阻塞70%,中段已阻塞99%,所幸就医救治及时,大大降低了生命危险。

武进人民医院推动医联体医共体建设,让百姓在家门口尽享三甲医院诊疗服务。目前,已与7家医共体单位、26家医联体单位、18家民营医院、5个专科的联合病房开展共建工作。未来,武进人民医院将继续组织专家到基层医疗机构,既“输血”又“造血”,畅通双向转诊绿色通道,强化疑难重症救治、数据信息互通等,以“专家跑”代替“患者跑”,打通百姓健康“最后一公里”。

驰隙流年,星移斗转。新的一年,武进人民医院发展不动摇、创新不止步、争先不停歇、实干不放松,聚实干东风、踏时代浪潮,筑牢百姓健康屏障,奋笔书写高质量发展的“武医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