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3
星期一
当前报纸名称:常州日报

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

日期:02-15
字号:
版面:第A03版:文笔塔 文艺       上一篇    下一篇

四季中,最不讨喜的季节大概是冬季吧?天寒地冻,万木萧条,除了呼呼的北风,就是霏霏的雨雪,连鸟儿似乎也懒得鸣叫。

而我们的古人,却把这样的冬季过成了诗情画意的季节。宋时流行在纸上画素色梅花一枝,一枝九朵,每朵九个花瓣,从冬至那天起,一日一瓣为它涂色,涂完了,冬天就过去了。更有韵致的是,元人杨允孚在《滦京杂咏一百首》中咏及此俗,其自注云:“冬至后,贴梅花一枝于窗间,佳人晓妆,日以胭脂涂一圈,八十一圈既足,变作杏花,即暖回矣。”萧瑟的光阴就这样由梅而杏,由冬而春流转,佳人的胭脂晕染了季节的转换,那每一个对镜贴花黄的晨曦,窗里窗外,该是怎样美丽动人的一幅画?到了清朝,人们用“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这九个字作为九九消寒图,双钩描画,每字九笔,每日一笔,描到最后一笔,春暖花开。

英国诗人雪莱的名言“如果冬天到来,春天还会远吗”让人心生暖意。相比之下,“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似乎更委婉安详,更能表达我们对生活的热爱,对时光的敬意。那是最最平常的柳树,长在亭子前,沉静,素朴,看似柔弱,却自有风骨。

冬天还未到的时候,我就想着,也要在冬至那天,学古人,写下“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的第一笔,用半熟的宣纸,用狼毫,最好是用颜体楷书,方正浑厚,又有着缱绻深情。然后,这个冬天,我每天都会期待着这样的时刻:在下着雪的清晨,或者喝罢一杯酒的黄昏,饱蘸笔墨,认认真真书写。一日只写一笔,墨痕有深有浅,有浓有淡,那是光阴一日日的印迹。每一日似乎都是重复的,又似乎在悄无声息地改变着。

写下弯勾的那一天,是小寒,阴雨绵绵,可是,蜡梅开了,灿然俏丽,幽香浮动,于是,这一笔的转折里,便有了脉脉幽香;写下这一竖的时候,是大寒了,漫天飞雪,道路湿滑难行,我在思念远方的那个人,等了好久好久,他还在路上,于是,这一笔里,便有了望眼欲穿的期待,有了踟躇不定的彷徨;写下这一撇的那一天,是立春,春寒料峭,哪里有春的影子?但我听到冰层下流水的歌唱,轻盈舒缓,那是春之曲的序章,于是,这一笔,浓墨重彩,酣畅淋漓;还有这一捺,是大年初一那天写的,在爆竹声中,忙着抢红包,忙着吃美食,忙着看电视,这一笔,好似匆匆而就,却带着无尽的欣喜与满足,挥毫,收笔,拜年去喽。

最后一笔,将是风字的最后一个笔画:一点。厚重的一点,是冬天播下的一粒种子,也是春雨里初绽的蓓蕾。点下去的那一刻,种子开始发芽,蓓蕾露出笑脸。花枝春满,九九八十一笔,九九八十一天,每一天,都是岁月里铿然的一笔,都是那么美好,值得我们用心去书写,去认认真真地度过,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这样的冬天,应是人间最好的时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