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3
星期一
当前报纸名称:常州日报

传承梳篦文化 做优梳篦产业

日期:02-15
字号:
版面:第A02版:要闻       上一篇    下一篇

□本报记者 唐秋冰

通 讯 员 周文娟

记者近日在京东智能产业园的邢粮梳篦体验馆看到,宽敞明亮的展厅里,灯光柔和照射,展品格外精致。常州梳篦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董玥彤向记者娓娓道来,讲述每件展品背后的故事。

“你看,这把绵羊角按摩梳,既能当梳子,又能按摩头皮。这是我们依据人的穴位与经络来设计的。”董玥彤说,这款绵羊角按摩梳在抖音平台的销量已达21万把,好评如潮。

谈起与梳篦的缘分,董玥彤用机遇与偶然来形容。2003年,大学毕业的董玥彤在一次展会上偶然看到一把把梳篦上手工雕刻的画面,勾起了她儿时对绘画的美好记忆。于是,在这一年,她决定拜常州梳篦省级代表性传承人邢粮为师。

“真正接触了梳篦制作,才知道要做好一把梳子真的不容易。”董玥彤说,常州篦箕除雕花、描花、刻花、烫花、嵌花等工艺,还需经过篦篾、骨档、制漆、楂子等6个工种42道工序,以及胶工、打磨、镶头等6个工种30道工序,共计72道半工序。常州的木梳从选材、拉舵到打屯头、切片,再到煮梳坯、划线、开齿直至上光,则要经过28道工序才能变为成品。“梳篦制作是一个极其细致的手工活,技术要求高,要眼明心细,更要耐得住寂寞,才能把事情做到极致。”董玥彤说。

随着公司的发展,董玥彤挑起了参加展会、品牌推广、工艺讲解的大梁,逐渐成长为常州梳篦行业的后起之秀。接过传承之棒的董玥彤,全身心学习各种工艺,与邢粮共同探讨作品的设计和制作,《印象青果巷》《青果情结》等系列工艺作品屡屡获奖。2016年6月,董玥彤入选钟楼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常州梳篦”代表性传承人;2017年12月,她被确定为江苏省乡土人才“三带”新秀;2021年10月,董玥彤获得乡村振兴技艺师(乡土人才专业资格);2022年2月,董玥彤被认定为常州梳篦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同年被授予江苏省轻工行业十大工匠。

在董玥彤看来,传统技艺需要传承,更要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传承,把时尚融入传统,让非遗走进寻常百姓家。为让常州梳篦艺术薪火相传、后继有人,董玥彤广纳有志于学习梳篦制作的年轻人,开设课堂亲授技艺,还与大中院校合作,让梳篦艺术走进学校。董玥彤表示,希望通过静心坚守,传承好常州梳篦文化,让宫梳名篦在保护与传承中创新,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彰显常州特色。

胡平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