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淤船驾驶舱
众多鸟儿聚集在太湖淤泥出泥口等待鱼虾的出现
检测显示,太湖常州段清淤尾水总磷浓度处于较低数值
商讨清淤整治方案
为运送太湖淤泥的管道接管
挖出的太湖淤泥被用于退养鱼塘回填
高空俯瞰太湖清淤整治现场
浩淼太湖碧波万顷
夕阳西下,湖面上清淤作业仍在进行中
“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如今的太湖,正以全新的姿态展现着她的美丽与灵动,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典范。
2023年以来,常州在省内率先启动新一轮太湖清淤工程,为太湖治理拉开崭新的序幕,奏响了新时代的“太湖美”乐章。
在太湖西北角的竺山湖区域,一艘艘生态环保清淤船日夜作业,宛如一座座“移动工厂”。这是常州为太湖清淤工程量身定制的“利器”,每日出泥量可达1.2万立方米,底泥清除率高达96%以上。2023年至今,常州已累计完成清淤316万立方米。2024年,太湖湖体平均水质30年来首次达到良好湖泊标准,清淤工程功不可没。
“清淤是太湖治理的关键一步,我们不仅要清除湖底的淤泥,更要为太湖的生态修复打下坚实基础。”武进区水利综合管理服务中心副主任刘建刚表示,2025年,太湖清淤工程步伐更加坚定,二期工程即将完成,三期150万立方米工程也已进入设计阶段,计划今年全面开工。
清淤只是治太的序曲,常州深知“治湖先治河,治河先治污,治污先治源”的道理,于是在“内外兼修”上下足功夫。
涉磷企业曾是太湖治理的“老大难”问题,但常州迎难而上,理清“磷账本”,开出“治磷良方”。全市4431家涉磷企业全部完成整治并通过生态环境部门验收,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常州经验”。
在污水收集处理方面,常州依据《常州市区污水专项规划(2023—2035)》,新增工业、生活污水处理能力每日18.9万吨,加快推进阳湖净水厂等每日40万吨新扩建项目。同时,新改建生活污水管网196.6公里,新建工业污水管网100公里,城市生活污水收集处理率提升至85%以上。农村生活污水累计完成626个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治理率提升至100%,实现行政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全覆盖。
水清岸绿,太湖再现“生态画卷”。2024年,太湖常州水域水质达2007年以来最好水平,太湖全湖水质达到Ⅲ类,实现历史性突破。太湖常州水域总磷同比改善24%,位列环湖城市第一。洮滆两湖水质实现跨越式改善,长荡湖水质持续达到Ⅳ类,水生植物覆盖度达38.4%,由“藻型湖”逐步向“草型湖”转变;滆湖常州水域水质首次达到Ⅳ类,总磷同比改善27.9%,营养状态从“中度”改善至“轻度”。全市河流断面水质持续全面达到Ⅲ类,三条太湖入湖河道之一的百渎港总磷同比下降17.6%;全市1200余条骨干河流一级支浜优Ⅲ比例61.5%,同比上升2.6%,氨氮、总磷平均浓度同比下降27.5%、15.5%。
初春的太湖,碧波映新柳,生活在湖畔的居民憧憬着新一年的好光景。迈向新征程,常州将以一以贯之的韧劲,继续扛起“上游担当”,在碧水保卫战中巩固治理成效,在生态修复中扩大治太效果,全力为太湖打造世界级淡水湖泊治理标杆贡献常州力量。
高岷 宋婧 武水 毛佳一图文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