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体 吕亦菲
这个寒假,位于常州市青少年业余体育学校(以下简称少体校)内的常州市青训中心热闹非凡,少儿体适能课程为全市近550名4—12周岁的青少年儿童提供了一个挑战自我、强健体魄的平台。新增设的“忍者赛道”更一跃成为中心的“网红打卡地”。
近年来,少体校不断拓展自身功能,全力打造“体校+”新模式,力求承担更多社会责任、扩大体育影响力,多项举措实施以来取得一定成效。
聚焦机制创新,注入发展新活力
2022年底,少体校挂牌成立“常州市青少年体育技能培训中心”和“常州市学校体育服务中心”(以下简称“青训中心”)。青训中心以少体校为核心,辐射周边社区和学校,推动青少年竞技体育、学校体育和全民健身协同发展,努力构建“体校+青训中心”新模式。
少体校面向社会,加强全市体育教师的专业能力培训,全面提升教师教练的体育专业综合能力。去年,少体校牵头举办2024年常州市基层教师体育技能培训班,60名来自“冠军教练进校园”活动全市合作单位的骨干青年教师以及市少体校所属各社会力量办队教练员参加。
为解决基层学校体育设施不全等问题,少体校邀请周边学校师生走进校园,为他们提供专业的培训课程。少体校还挂牌成立了常州大学实习基地、常州旅游商贸高等职业学校实训基地等,每年定期派遣专业教练员前往授课,提升他们的专业技能水平。
注重社会公益,展现育人新担当
近年来,少体校一直着力打造“体校+公益”品牌。关注特殊青少年群体,青训中心和市残联合作,邀请常州天爱康复中心职业教育部的“星星的孩子”走进青训中心,近距离体验运动、参与运动,每周选派专业教练前往康复中心授课。
青训中心会同各协会、体育类校外培训机构的教练员,走进中小学校和幼儿园,帮助学校组建体育俱乐部、体育社团,参与学校课后延时服务,与体育小达人们开展交流、授课与表演活动。
深化体教融合,开辟选材新路径
近年来,我市积极开展优质体育资源进校园活动,参与学校体育课程建设,擦亮“体育+教育”名片。
开展“冠军教练进校园”活动,实现选材点的精准定位,少体校与全市30所学校达成合作协议,提供一定的器材经费,协调组织少体校的冠军教练员走进中小学校和幼儿园,针对学生的年龄结构与课程特点,制定科学、有趣、系统的校本课程,每周至少开设一节趣味多样的运动技能课,让孩子们动起来。
充分利用青训中心功能,推动“后备人才孵化基地”建设,实现选材面持续扩大,全力推进我市后备人才培养输送工作再上新台阶。我市体育和教育部门每年对“后备人才孵化基地”进行评估考核,充分调动“后备人才孵化基地”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