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青 通讯员 周欢欢
春节是阖家团圆、辞旧迎新的日子。在这个充满喜庆与温情的时刻,许多市民用无偿献血的方式迎接新年。他们用热血传递爱心,用行动诠释奉献,为这个春节增添了别样的温暖与感动。
夫妻携手献血
除夕一大早,孙杰和薛佳夫妻二人携手来到市中心血站本部献血屋,用献血的方式迎接新年。孙杰是无偿献血队伍中的“资深献血者”,已累计献血11次,捐献全血3200毫升、单采血小板6个治疗量。在孙杰的带领下,妻子薛佳也加入了献血队伍,并在除夕当天完成了第二次血小板捐献。他们说:“无偿献血不仅是为社会贡献力量,还能为孩子树立榜样,更是一种无比光荣的行为,我们会一直坚持下去。”
124次的爱心接力
从2012年至今,冯晓峰献血共计124次。他说:“其实看到献血的针头难免会害怕,但一想到那些因为我的血液重获新生的笑容和面孔,我会感到无比的欣慰和自豪。希望更多人了解无偿献血,我们携手共进,用热血和爱心为更多人带去希望和温暖。”
父女接力献血
大年初一,谢可仑和女儿周筠雅来到万达爱心献血屋。谢可仑从2004年起开始献血,至今已坚持了20年。在父亲的影响下,周筠雅也加入了无偿献血队伍。年前,父女俩在“常州献血”微信公众号上查询到年初一献血屋正常开放,便决定用献血的方式开启新的一年。谢可仑说:“献血不仅是一种奉献,更是一种责任。希望我的行动能带动更多人,让爱心传递下去。”
十年如一日新春献血
大年初一,当人们沉浸在春节的喜庆氛围中时,陆建南却早早地从礼嘉镇出发,辗转一个多小时的公交车程,来到了文化宫献血屋。对陆建南来说,这是他坚持了十年的习惯。自2015年第一次献血至今,他累计献血量已达6300毫升,相当于一个成年人全身血液量的1.5倍。
“老陆,新年好啊!这么早就来啦!”献血屋的工作人员热情地招呼着这位“老朋友”。
“上次献血是去年7月29日,今天刚好半年,不能耽误。”陆建南一边熟练地填写着献血登记表,一边笑着说道。在他看来,无偿献血早已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选择在大年初一献血,更是别具深意。“新年新气象,希望我的血液能帮助到需要的人,给他们带去新年的希望。”
春节期间,像孙杰、薛佳、冯晓峰、谢可仑、周筠雅、陆建南这样的献血者还有很多。他们用热血传递温暖,用爱心点亮生命,为这个春节增添了别样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