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徐尧 徐蕾
数字大屏实时反馈能耗、光伏、暖通、环境等数据;科技感十足的“机器狗”通过红外热成像仪、高清摄像头传感装置等实现智能巡检;厂区光伏及变电站结合AI、云计算等技术实现智能运维……在常州博瑞电力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绿色低碳的实践处处可见。前不久,企业成功跻身全市首批近零碳工厂之列。
近零碳工厂是指通过能源、产业、建筑、交通、废弃物处理、生态等多领域技术工艺的集成应用和管理机制创新实践,使得温室气体净排放量降至最低甚至为零的工厂。据《常州市近零碳园区和近零碳工厂试点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我市到2026年末要建设10个以上近零碳园区、15个以上近零碳工厂。
作为先行者,博瑞电力近年来在“智改数转网联”、绿色低碳环保等方面持续投入。“通过对三个厂区的水、电、光伏、生产、环境等各类数据实时采集、精准预测和智能决策,目前全公司二氧化碳减排量已达2万多吨、节约标准煤6800多吨,累计降本增效近1900万元。”博瑞电力行政管理中心副主任张继雄说。
这家链主企业还将近零碳体系延伸到整个产业链——供应商有绿色荣誉可以加分,年度考评也引入绿色考评机制。目前企业的800多家合格供应商中,获得国家级绿色工厂认定的有53家。2024年,博瑞电力成功入选国家级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名单,助力常州经开区在该领域实现“零的突破”。
近零碳路上,博瑞电力并非独行。2025年省级重大项目常州中车大功率风力发电机组传动系统项目在建设之初就充分考虑了绿色、低碳、节能,目前,新基地已实现电气化全覆盖设计,同时重点推进光伏加储能系统建设,厂区屋顶光伏每年可提供1200万千瓦时绿色电力。项目还将试点能量高效回馈与利用装置,年节电量预计可达2592万千瓦时。
以产业“含绿量”提升发展“含金量”,眼下,近零碳成果正在常州经开区多点开花:建成全市首个能碳管理系统,东方数字经济产业园、宋剑湖光电科技港、轨道交通产业园等5家园区入选全市首批近零碳园区试点……
“2025年,5家近零碳试点园区预计累计建成容量约21.6兆瓦峰值的光伏项目,年发电量约7500万度;新建11.2兆瓦时储能电站,形成年充放电560万度的生产能力,预计每年减少碳排放量3000余吨。”常州经开区经济发展局副局长余亮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