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殷雯馨
新春复始,万象更新。西太湖科技产业园中,新落地的氢致能源(江苏)有限公司车间内,自动化产线已安装到位。随着人员复工、设备启动、机械轰鸣,一台台10兆瓦级海水制氢电解槽开始组装。从去年4月签约,到今年开春一期基地投产,氢致能源起跑就是冲刺,冲出开春“第一棒”。
刚刚投产的厂房内,产线运行已十分顺畅。“氢致能源拥有业内自动化程度最高的产线,通过和机器人企业合作,我们在焊接站、总装站这两个关键环节基本实现了无人化值守。”公司总经理张扬指着一台组装中的设备介绍,“每一台电解槽直径2.5米、长7.5米、重达80吨,我们产品最大的优势是可以采用海水、盐水、工业污水、市政污水等复杂水源,而传统产品必须采用纯水制氢。”
作为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海洋氢能研发中心下设的产业化公司,氢致能源专注于海水制氢电解槽的研发及产业应用,而实现海水直接制氢要迈过不少技术门槛。海水中含有大量离子、微生物和颗粒等杂质,会导致制取氢气时产生副反应竞争、腐蚀、催化剂失活、隔膜堵塞等问题。氢致能源通过技术创新,开发出新型界面催化材料和超浸润复合电极结构,攻克了一系列难题的同时可以降低10%的能耗,在电解制氢时,无需进行海水淡化,进一步节约了制氢成本。
为了扩大产能,更多的产线正在如火如荼建设中。“后续将新增两条产线,全部投产后,每条产线每年的产能可达100台(套),预计年销售额20亿元。”张扬自豪地说,第二条产线主要生产塑料极框制成的非金属电解槽,可在大幅减重、降低成本的同时保证性能;第三条产线主要生产常压方形电解槽,更加高效安全,单元槽互相独立的结构也更便于维修。
未来产业就是产业未来,加速培育氢能产业生态圈是“两湖”创新区核心区“五年成势”的一项重要工作。西太湖科技产业园将进一步推动营商环境向优提质,全面推行项目落地“清单制”改革,推动挂牌即动工、拿地即开工、租赁即进场、竣备即发证,让优质企业好风凭力、直上“氢”云。高岷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