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4
星期二
当前报纸名称:常州日报

另类大年亦潇洒

日期:02-09
字号:
版面:第A02版:文笔塔 记忆       上一篇    下一篇

2017年除夕,作者在海南琼海跟当年的大学同窗一起吃年夜饭。

年初三,同学们又赶到五指山与另一群同窗相聚。

这已经是我过的第九个另类大年了。

何为另类?那就得先侃侃正统。国人的正统大年过法,那相当复杂。传统的说法,是“过了腊八就是年”。其实,多数布衣百姓,忙于生计还来不及呢,哪有闲暇那么早就忙过年?一般都是从腊月廿四送灶家菩萨(北方称送灶王爷)开始,咱黎民们才可能腾出手来打理年事。

旧社会以及解放初期,我们家很穷。但我爸妈把送灶这件事看得很神圣。他们心目中,要靠灶家菩萨保佑全家平安的。所以,每逢送灶之前,爸妈都会把从牙缝里省出来的铜板去买香火锡箔等供品;送灶时,全家老小都得依次在灶台前磕头。磕完头,就轮到我们一众小孩开开心心享用送灶团子和难得有荤腥的咸糊粥了。在那以后,就是掸檐尘、蒸糕团、杀猪宰鸡、筹备年夜饭。吃年夜饭,是不论穷富人家一年之中最隆重的一顿大餐了。我家虽穷,但爸妈也会把全年攒下的那点小钱,统统用在年夜饭的穷宴上。

吃年夜饭前,得先敬祖宗。我印象里,那个年代敬祖宗时,只许男丁在场,所有女眷(包括我妈妈)都得回避。祭祀开始前,一张八仙桌上摆满了年夜饭用的全部菜肴和猪头三牲、寿星及元宝糕团,点上香炉红烛,然后从我爸开始,男丁们逐一磕头。长大后我才悟出了新道理:孝敬祖宗先人,重要的是他们在世时善待;先人们离世后,只要心里有,每年清明扫墓祭奠,除夕化些锡箔以寄哀思即可,完全不必搞得那么复杂神秘。所以,我成为一家之长后,就摒弃了老法过大年的不少陈规旧习,以阖家团圆、开开心心吃年夜饭为主调,边吃边看央视春晚,推杯换盏,如沸如羹,一顿年夜饭,往往会吃上好几个小时,直到除旧迎新的午夜钟声响起,全家老小放完鞭炮烟火回到家,仍有干几杯金坛封缸酒或红酒的雅兴。几十年来,我也一直是和大多数国人一样过大年的。

可从2017年的春节起,我和老伴两人,居然越老越折腾,成了传统过年方式的叛逆者。

那是2016年,我从阳光培训中心二次退休了。时年七十有六的我和七十有五的老伴,晚年生活怎么过?前大半生折腾惯了的我,不甘心晚年寂寞扃牖在家,在老伴的启发下,突发奇想,周游了从未涉足过的海南全岛后,竟看中并买下了儋州市白马井镇一处海景房。是时,我们两口子的大学同窗挚友马洪邦和李兰垣伉俪居然与我俩同气相求,并先于我们住到了海南琼海市的海滨小区。在他们盛邀之下,我俩虽有过犹豫,最终还是首次打破“一家老小团团圆圆过大年”的习俗,乘机飞到琼海,与阔别近五十年的昔日同窗一起过大年了。

这另类过大年的滋味让人甘之如饴,回味无穷。一者,跟当年同窗挚友一起过大年,纯粹是一种享受。我们抛却烦恼,忘却恩怨,大碗喝酒,大声交谈,追忆青葱,祝福现在,要多惬意有多惬意。尤其是我性格恬静的老伴,以往从不参与任何聚会,但她跟往日同窗在一起过年,抒怀叙旧,共享欢乐,特别开心。二者,海南拥有的阳光、沙滩、椰林、湿润的空气和温暖如春的冬季特色,把我俩吸引住了。三者,我们买下房子的儋州市白马井镇这块宝地,很特殊。大海虽近在咫尺,却不潮湿。其一,它虽属海滨,下雨却不多,春秋冬三季中,十天八天才飘点像雨又像雾的蒙蒙细雨。据当地原住民介绍,中雨或大雨只有台风季节才会光顾。其二,白马井地处海南西北边的儋州湾,海拔8.3米。海南这个岛屿,四季常刮南风或东南风。饱含水汽的海风从三亚陵水琼海一带上岸后,经受海拔近2000米的五指山脉阻挡和山林吸水,水汽就大减,又经过黎母岭和全岛大气层的过滤,到了白马井这里,不仅风力减弱,湿度也被消磨过半了。如到这里生活,最优莫过于自然环境秀丽,空气清新湿润且负离子含量浓郁。尤其适合老年人到这里过冬,在婆娑椰影、云水氤氲间享受人间仙境之快活人生。有了琼海另类大年的尝试,我和老伴商量后决定:我们单独在海南过大年,虽然远离故土、远离孩子们有所失,但这种另类大年也可能会过出别样新滋味,省得为了过年大团圆,来回奔波数千里了。

2018年,我们首次在中视金海湾小区过大年。早在腊月廿三(北方人的小年)之前,由小区物业组织的一台小春晚演出就把我们老两口的心抓住了。小区广场上,春晚舞台早早地就搭好了,广场周围彩旗招展,彩灯摇曳。我们以为晚会七点半开始,那就七点半去呗,谁知到会场一看,早就没一点空隙了,我们就只能踮着脚尖在观众席边上看演出。甭小看,这场小春晚节目组织得还颇有点水平呐。有浸润心田的浅吟低唱,有情感炽烈的高歌劲舞,有粗犷豪放的北国鼓锤表演,还有曼妙的儋州曲调演奏。晚会持续了两个多小时,虽然是以小区业主们自娱自乐的表演团队为主的演出,却因来自五湖四海的业主中间藏龙卧虎,拥有众多专业或业余的文艺精英,加之由物业组织的排练下了苦功,所以,这台演出的声誉不胫而走,把白马井镇政府和海花岛周边众多现代化名小区的演艺队伍都吸引过来了。近几年来,我们小区的小春晚也就水涨船高,越办越出彩了。每年观赏小区的小春晚,成了业主们辞旧迎新的第一大美餐。

除夕来临前,我俩跟在常州的孩子们早早约好,除夕那天,他们会代表我俩化箔敬祖,聊表孝心。而心灵手巧的老伴,从腊月廿四起,就精心设计,剪贴各式各样的装饰,把不大的客厅、门洞和卧室都装扮一新迎大年。

接下来,自然是张罗年夜饭啰。当我们把八道大菜以及饮料和酒品摆好并拍视频发给孩子们以后,视频里传来了孩子们更为丰盛的菜肴大餐,还配上了儿子陈炜那不乏揶揄的声音:“嗨,你们那花生米也算一道大菜?”我俩一听,哈哈大笑,老两口的年夜饭菜品当然比不过儿孙们啰!接着,便是边吃边拍照边发视频,隔空团圆,依然喜气盈门,年味十足。

有两年,我们与邻里中的新朋友,还结伴到饭店吃年夜饭。海派饭店里的菜肴当然比自家烧的菜上档次有特色,大家围坐一桌边喝边吃边海聊,畅叙各自今昔和见闻,又是一种别样的年味。只是有一点我过意不去,由于新朋友们的年纪都比我小,人活络,买单时我总抢不过他们,为此,还被老伴好一顿批评。

白马井镇这个地方,还有个特殊习俗,那就是正月十六过大年。每年的正月十六这一天,首先是各家各户大人小孩要大团圆,包括已出嫁的女儿及女婿也不例外,阖家团聚,享受美味佳肴。其次,是亲朋街坊之间,这一天必须集中大拜年。其实,从年初一到十五,天天都在拜年。但白马井人认为,那都不算数,必须等到正月十六这天的拜年才算正式拜年。这一天内,挈妇将雏的家主,结伙成群的亲朋,走村串坊,川流不息,到处充溢着拜年的人流,满街洋溢着欢乐的氛围。我老伴基本不上街参与拜年活动,我得知当地的拜年习俗后,当然就耐不住寂寞,眉开眼笑地卷进大拜年的人流中去了。这一天的傍晚,就更热闹了。几乎全镇的男女老幼倾巢而出,喜气洋洋地赶到镇中心来闹元春。所谓闹元春,就是地域特色鲜明的文化娱乐活动。隆重热烈的闹元春活动,从傍晚七点多钟开始,伴随着震耳欲聋的鞭炮和五光十色的礼花,那调龙灯、妆台角、迎神以及文艺游园等诸类活动,一直要闹腾至深夜方息。老伴眼睛不好,晚上基本不出门,而我就不同了,这么喜庆的群众活动,我怎能不去凑凑热闹?第一次去时,我怕步行太慢太累,就开着三轮电动车去,可开出小区不远,就被人流挤得开不动了,只好下车步行。步行也得加十二分小心,弄不好就会被来自四面八方从天而降的鞭炮烟花屑烫伤,或者被卷进人海挤不出来。即使如此,我也不后悔,依然兴致勃勃地在人海花浪丛中钻进钻出,直到夜阑人稀时打道回家。对于我来说,这等于过了两次大年。

屐履处处 / 肖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