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4
星期二
当前报纸名称:常州日报

一棵黑杨

日期:02-08
字号:
版面:第A03版:文笔塔 文艺       上一篇    下一篇

田野的微笑 (布面油彩 2024) 177.5×180厘米 王驰 (第十四届全国美展进京作品)

我常散步的河边步道,在一个小区墙外旮旯处有一棵杨树。我一直以为是一棵白杨,直到有一天我用手机“形色”查阅,才知道它是“美洲黑杨”,它的先祖生活在遥远的密西西比河沿岸。

杨树是风媒植物。早春开花,等花凋谢,种子就会随风而去。每年3—4月,就到了杨絮飘飞时节,便会出现“漫天飞雪”。这是它们家族的盛世狂欢。人类由烦恼而讨厌,对此,杨树也是很委屈,它们千万年的生存方式,不曾想给人类带来如此大的困扰。

这里曾是荒郊。黑杨的西边是藻港河。后来,周边有了小区。再后来,沿河有一条绿色步道。步道两边长有许多树,乌桕、银杏、枇杷、合欢、桃树等等,它们都是人类栽植的。人类栽培的草木,谓之“良种”,大都体面,中规中矩,犹如学堂里读《论语》的书生。这棵黑杨是外来者,与树下那只流浪黑狗没什么不同,默默地呆在墙旮旯处。

它是幸运的。如果长在道旁低矮的植物带里,它绝对没有机会长高,园丁师傅隔一段时间就来剪枝,就像那几棵构树,刚从灌木里露头,就被电锯呼啦啦扫掉。还有幸运,没有天牛,也没有尺蠖之类的食叶昆虫。它的邻居,几棵合欢树,树干满是虫眼,好几棵已经颓然倒下。杨树穗花没人吃,味苦,比不得榆钱和槐花,应该说此亦幸运。你看那几株枇杷树,每年枇杷刚刚青黄,粗大的树枝也被人折断。

植物学家将杨树分为白杨、黑杨、青杨、大叶杨、胡杨等五派。据已有资料推断,至少在19世纪,许多树种被带到中国,其中就有美洲黑杨。我国北方深受沙尘暴困扰,植树造林,大多种植的就是黑杨。

杨树家族的历史可以追溯到8万年前的冰河期后期,它们的“阅世”没有任何人可比。古人言树木之大用,谓之“栋梁”。身矮多歧枝不堪大用,杨树挺拔端直,自然是栋梁之材。但这是人类的心思,植物活着可不是为了这个。它们按照大自然的原始法则,生长、旅行、繁衍,这就是树一生的事情,即便是让果实成为食物,也是为了由迁徙的动物和飞鸟将它们的种子带去远方。

观察一棵树并不是无聊的事情。春季,新叶萌发,生机勃勃。夏日早晨,在河边听杨树叶哗啦哗啦的响声,可以感觉树的呼吸、节奏和舞蹈。秋天到了,树叶变黄。我捡起一片黑杨的叶子,青黄色,叶脉间有许多绿斑,如古老神秘的地图。冬季,它和所有的落叶乔木一样,脱光叶子开始冬眠。我好奇的是,从美洲到欧洲,从西方到东方,漂洋过海,它的先辈是怎么知晓季节转换的?

这棵树肯定认识我。不止一次,我朝这棵树走去。杨树多生长成林,罕见有单株者。形影相吊,它是孤独的。树上若有个鸟窝就好了。有两只喜鹊曾来树上考察过几回,叽叽喳喳走后,尚无下文。

杨树雌雄异株,雌株的花在授粉后才能孕育生命。单株的杨树要么只开雄性花朵,要么只开雌性花朵。这棵杨树怎么繁殖呢?据说,没有授粉的种子也会飞,但这注定是没有结局的旅程。

目前全世界的黑杨派只有两个树种,即美洲黑杨和欧洲黑杨。新疆阿勒泰地区有欧洲黑杨天然林,美洲黑杨在中国没有天然分布。中国引进的黑杨多是“无性系”,繁殖方式是“无性繁殖”,即扦插栽种。这棵黑杨是怎么来的?如果是一粒种子飘落至此,那么,拒绝标签与定位,你是不羁的逃逸者;如果不是,开头我所描述的,仅仅是你家族的前史。

我得承认,写此文时,我遇到巨大的知识鸿沟和困惑。上苍设置的树种基因程序被修改,无种子无飞絮的杨树诞生,这是人类的智慧。我对林木科研者素有敬意,但对大自然更怀敬畏。谁说树好静?树木是喜欢旅行的。一旦丧失通过旅行寻找自己呼吸之地的能力,物种变成品种,树木也不再拥有完整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