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学期,觅渡教育集团冠英校区三年级将数学课搬到了操场,在学习了周长的概念后,孩子们在老师的指导下,测量起操场的周长。
该数学建模活动是基于常州市前瞻性教学改革项目《小学数学“模型意识”培养的教学实践》而开展的。项目于去年4月成功通过答辩并正式备案,此后多项课例展示和专题讲座在市区级教育活动中获得展示机会,冠英数学组成功承办了以培育“数量关系”模型意识为主题的区级教学研讨活动。此外,项目组还顺利举办了多次数学建模征集令学生主题活动,为小学数学教育的创新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数学怎么好玩又好学,一起来看看小记者们笔下的活动和感触。 金艳
周长测量的思考
进入三年级,我们学习了一个很有趣的概念叫做“周长”。
这天,徐老师带我们来到篮球场,给我们提出了一个小问题,谁能测量出这个篮球场的周长呢?我观察了篮球场,发现学校篮球场正好是一个长方形,那我只要知道长和宽,就可以很容易的算出这个篮球场的周长了。
现在我有三个方案来测量篮球场的长和宽:
方案一:1个人用庹来求长,一个人用庹来求宽。
方案二:1个人用步来求长,一个人用步来求宽。
方案三:1个人由用卷尺来求长,一个人用卷尺来求宽。
在测量的过程中,我发现了问题,用庹和用步来测算长和宽时,由于我们伸出手臂的长度和走路的步伐不是每次都相同,这样测算出来的数据就不准确了。更换卷尺来测量,虽然数据准确了,但是由于篮球场的场地过大,卷尺的长度有限,测量也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只能一米一米地测量,我负责测量,我的同学负责记录,最后终于测出篮球场的长和宽。
经过测量篮球场活动,我知道了学习数学不仅仅是会做题,也要把学到的数学知识运用在生活中,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
觅渡教育集团冠英校区
三(13)班 蒋天翊
指导老师 徐丽华
比比测测篮球场
我很喜欢数学,因为生活中处处都能涉及到数学的有关知识。三年级上学期,我们学习了周长,我发现它能应用在方方面面。
例如我们学校的篮球场,我很好奇它的周长是多少?可是那么大的球场该怎么测量呢?
在测量前,我以为很简单的测量长度、记录求和就行,但到了篮球场,发现了问题:1.篮球场太大,卷尺长度不够;2.分段测量一人操作不来。这时我想起数学书中有道题是用步数测量,省时又省力。于是我控制步伐均匀,围绕篮球场走一圈,纪录步数。用卷尺测量我一步的长度,用倍数的乘法公式(步数×一步的长度)就得出了篮球场的周长。
数学真有趣,不仅能增长知识,还能给我带来很多思维的乐趣。
觅渡教育集团冠英校区
三(13)班 张玥
指导老师 徐丽华
探索篮球场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我们班迎来了一次别开生面的数学实践活动课——测量篮球场的周长。这不仅是一次简单的数学实践活动,更是一次让我们亲近校园、感受自然之美的奇妙旅程。
活动前,我们准备了卷尺、记号笔和笔记本。首先,我们用卷尺量出篮球场的长和宽,分别记录为28米和15米。随后,我们利用公式“周长=2×(长+宽)”计算,得出篮球场一周的周长是86米。
在测量过程中,我们遇到地面不平整的问题,导致卷尺无法完全贴合地面。我们通过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解决了这一难题。
这次活动不仅让我们掌握了测量周长的技能,还深刻体会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它教会了我们如何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激发了我们探索未知世界的热情。我想,这就是学习的魅力吧,让我们在每一次尝试与挑战中不断成长,收货满满。
觅渡教育集团冠英校区
三(13)班 蒋祺诗
指导老师 徐丽华
“觅果园”一圈有多长
学校开展了别具生面的数学建模活动,这次的活动主题是“觅果园”一圈有多长。
我们小组先将复杂的不规则图形巧妙地转化为规则图形。利用身体的自然尺度——一步,作为测量的起点,先按照每个人的自然走路步伐完整地走完“觅果园”的长和宽,我们觉得这样就直接算出结果的话,好像没有什么可参考性,于是,我们集思广益,让小组内的每一个人都按照自己的走路频率完整地走“觅果园”的长和宽,那就会出现5组数据,这样的话,参考价值就比较高,有了5组数据,再除以我们小组的人数,就能得到比较准确的“觅果园”的长和宽,再利用长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就可以算出“觅果园”的周长了。得到结果的那一刻,我们豁然开朗,欢呼雀跃。
在这次活动中,我们通过以小估大的方式,对较大的物体或距离进行初步估算。通过测量、比较和计算,将原本难以处理的形状简化为熟悉的几何图形,数学建模不仅让我们掌握了基本的测量技能,更重要的是,它培养了我们的量感、抽象思维能力、团队合作能力。
觅渡教育集团冠英校区
三(8)班 管鸿仪
指导老师 司马凌云
学模型,巧运用
周二,杨老师带着我们去篮球场量球场周长。
到了篮球馆,有的同学欣喜若狂,嘴角不住上扬,有的同学叽叽喳喳讨论着怎么做。由于时间有限,我们很快就行动起来了,首先找一位同学来记数,然后剩下三位同学依次向后排开,张开我们的双臂,一庹就是一米长,量完后就排到最后面去,周而复始,直至结束。
正是我们齐心协力,像一股拧在一起的绳,才很快地量出长与宽,再根据“(长+宽)×2=周长”公式,终于我们求出了周长啦!
通过这次活动,让我懂得了团结的重要性,还学会了用这种方法继续去研究学校“觅果园”一圈有多长……
觅渡教育集团冠英校区
三(12)班 王悦
指导老师 杨鑫
以曲测直
那次计算周长的活动,时间虽短,却有着不一样的体验。让我受益匪浅。
首先,我们先用卷尺量出了一个呼啦圈的周长,这可是我们组与众不同的地方。我们先在呼啦圈上打了一个结,再用卷尺围着呼啦圈,从上到下仔细按平,最后轻而易举地量出了呼啦圈的周长。
然后,我们决定先量篮球馆的长,再量宽。我们把呼啦圈上打结的地方视为开头,再到起点处,让两个人沿着边慢慢滚呼啦圈,让一个人数滚的总次数,再让另一个人记录滚呼啦圈时多出来的部分,这样大家各司其职,分工明确。
最后,我们大家用长加宽的和乘以2就得出了这个篮球馆的周长,这样就大功告成了。
这次经历让我们沉浸在数学实验的魅力之中,收获了探索的快乐,更领略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明白了在数学上要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也要积极听从别人的建议。我不禁开始期待下一次的建模活动。
觅渡教育集团冠英校区
三(8)班 刘汤子悦
指导老师 司马凌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