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降临,氿街的灯火亮起,烧烤摊的炭火噼啪作响,酒杯碰撞与笑语交织,构成了宜兴最热闹的“深夜食堂”。人群里,总能看见一抹藏蓝穿梭其间,环科园派出所社区民警钱江的警用皮鞋上常常沾着夜市街面上的油渍。自2022年1月调至氿南社区以来,这位有着八年社区经验的老民警,把“细心、耐心、诚心”的“三心工作法”落在街巷里,守护着氿街的安宁与“烟火气”。
7月3日深夜11点,环科园派出所警务站调解室的灯光依然亮着。氿街某酒店因法人失联引发欠薪,事件自6月起持续发酵,80余名员工聚集维权,情绪起伏,矛盾复杂。钱江把员工代表请进警务站调解室,为他们倒上热茶,先从最基础的考勤记录查起,逐人核对出勤、岗位、工资构成,再和相关部门对接,搭起联动平台。他一边依法阐明用工法律边界,明确企业清偿责任,一边做细情绪疏导,让诉求回到理性轨道。在他的努力下,台账被逐项细化,时间、人数、金额对齐无误。最终,双方形成分期清偿方案,兑现路径清晰。钱江全程跟进,督促执行,成功为154名劳动者追回90余万元欠薪。一场危机被巧妙化解。
“老板,煤气罐多久检查一次?灭火器放在手边了吗?”夏季以来,氿街人气旺盛,口角、消费纠纷时有发生。钱江把巡查路线精细到路段、时段,一边和店主拉起家常,一边查看煤气罐阀门,再在酒吧外多停几步看看出入人员状态。遇到KTV包厢里因消费引发的争执,他先分开当事人,核清事实和账单,三言两语就能让剑拔弩张的气氛缓和下来。6月以来,他已经妥善化解了30余场纠纷,可能升级的冲突在他的耐心调解下消弭于无形。
沿街商铺多、流动性强,单靠“见招拆招”远不够。钱江把治理关口前移,和商户逐一签订守法经营承诺书,耐心给店主和员工讲解隐患危害,把噪音管理、消防责任、用工规范讲透,同时,对警情相对集中的店铺建立“一店一档”,把整改事项、回访时间、联系人写清楚,形成闭环。他还把物业、保安、外卖骑手、快递小哥发动起来,组成20人的“红袖标”治安志愿队,分段分片联动巡逻,遇到小摩擦当场劝解,遇到突发第一时间报告。联动机制跑顺之后,氿街周边“小警小事”的平均处置时间缩短了六成。6月以来,他帮助群众解决18件烦心事,依法查处7家违规经营场所,教育警示30余人,“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的目标有了具体支撑。
火灾风险在夜市场景里更易被忽视。钱江把消防当作“每日功课”,对氿街80多家店铺的风险点心中有数。一次例行检查中,他发现一家餐馆油烟机管道积垢严重,消火栓被货物遮挡,灭火器配置不足,新员工对“五会六必须”不熟悉。在指出隐患并下达整改通知后,他接连几天上门督促,联系专业人员清洗管道,指导增配灭火器,规范后厨动线和物品摆放,并组织员工集中学习,现场演示灭火器使用、初起火灾处置和疏散要点。6月以来,氿街30多处隐患被发现并整改到位,实现了九小场所零火灾。
“平安不是挂在墙上的标语,是夜市里酒杯放心的碰撞声。”对于钱江而言,社区民警像烧烤架下的炭火,不一定耀眼,却要一直温热,静静守护这份人间烟火。
(见习记者 谷 雨 通讯员 吴一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