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09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宜兴日报

变荒为绿 桃园结出“致富果”

日期:09-30
字号:
版面:第03版:社会       上一篇    下一篇

  孙海宝在查看果实品质。

  □见习记者 王玉洁/文  记者 王 珏/摄

  人物档案

  姓名:孙海宝

  年龄:33岁

  身份:市悦程生态家庭农场负责人

  心语:用青春的智慧和汗水,让桃园结出“致富果”,让乡亲们的日子越来越甜。

  9月26日,晨露未晞,位于太华镇的市悦程生态家庭农场里,33岁的孙海宝早已头戴草帽、手持修枝剪,穿梭在桃树间,精准剔除病弱枝。在他多年的精心耕耘下,这片80多亩的昔日荒地变身葱郁桃林,结出了乡村振兴的“金果子”。

  2016年,从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毕业的孙海宝,做出了一个令亲友大为不解的决定:辞去电缆行业稳定的工作,回到老家太华镇云湖村承包荒地种水蜜桃。“每次回村,看到老人们守着荒地唉声叹气,我心里都不是滋味,就想着不能让地荒着,种上桃树,让家乡的果子走出去。”孙海宝说。当时促使他做出这一选择的,是两笔“账”——“经济账”上,优质水果市场需求巨大、缺口明显,发展前景良好;“情感账”上,回到家乡守着果园,既能照顾父母,又能让自己漂泊的心找到归宿。

  创业初期,面对果树种植专业知识的空白,孙海宝每天背着书包,如求学的孩童般往返于太华镇农村工作和社会事业办公室。在那里,他向高级农艺师朱丽萍请教土壤检测知识,在本子上写下密密麻麻的笔记。为了筹集资金,他忍痛卖掉了位于张渚镇的房产,挨家挨户说服村民将闲置土地给他承包。就这样,怀揣着炙热的梦想,孙海宝承包了30亩荒地,栽下了首批桃苗。“那时候,白天忙着种树,晚上学习种植技术,累了就躺在桃树下,看着满天繁星,心里满是希望,觉得日子有奔头。”孙海宝回忆道。

  然而,创业之路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2019年,孙海宝网购的“新品种”桃苗挂果后,他发现竟是普通品种,三年的资金与心血瞬间付诸东流。但他没有被挫折打倒,而是花了整整一年时间,走访多地精筛品种,最终选定甜度高、耐储存的“白凤”和“湖景蜜露”,重头再来。2021年,台风来袭,刚挂果的桃树大半被吹断,孙海宝心急如焚,带着工人冒雨扶树,连续三天三夜未合眼。“当时我蹲在地里,看着满地断枝,眼泪在眼眶里直打转。”说起当时的情景,孙海宝依然很感慨。但他很快调整心态,积极联系农技专家抢救果树,向有着20年种桃经验的果农取经,修建排水沟、搭建防风架、购买农业保险,尽可能降低种植风险。吸取教训后,孙海宝又承包了10亩荒地,并多次前往无锡阳山学习先进种植技术,改变“凭感觉施肥”的观念,通过先检测土壤缺素再进行配方施肥,不仅让果子的甜度大幅提升,还使产量由亩产不足500公斤增至1000多公斤,售价从5元/公斤提高到10元/公斤。

  为打造推广自己的水蜜桃品牌,2023年,孙海宝注册了“悦享悦蜜”商标,并参加了由江苏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主办的早中熟桃品鉴评比活动,一举斩获银奖。2024年,在太华镇农村工作和社会事业办公室的鼓励下,他又承包了40多亩荒地种植水蜜桃。“自己富了不算富,得带动乡亲一块富。”抱着这样的想法,孙海宝将果园变成“就业站”,每到农忙时节,就雇用当地村民从事修剪、摘果等工作。69岁的村民韩大娘在农忙时到果园打工,年收入增加了一万多元,她开心地说:“在家门口工作,既能补贴家用,又能照顾家庭,可比守着薄田看天吃饭强多了!”

  为进一步提升品牌竞争力,未来孙海宝计划建立溯源体系,为每箱水蜜桃都贴上溯源码,让消费者扫码就能清晰了解桃树从开花、结果到采摘的全过程;同时推出定制化产品,为企业客户设计带有专属LOGO的礼盒,为家庭客户提供“季度果箱”定期配送服务。“未来,我还想建深加工车间,把桃子加工成桃干、桃酱,让小桃子变成大产业。”孙海宝满怀憧憬地说。